[發(fā)明專利]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79048.5 | 申請日: | 2016-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46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習洪;周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圣禹排水系統(tǒng)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5/10;E03F3/02;B01D35/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合流 管網(wǎng) 區(qū)域 分片 雨水 分流 處理 系統(tǒng) | ||
1.一種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包括污水總管(16)、雨水支管(1)和污水支管(2),所述雨水支管(1)和污水支管(2)尾端與污水合管(3)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區(qū)域按0.2~4平方公里劃分為多個呈網(wǎng)格狀的水體處理分區(qū),各個所述水體處理分區(qū)內設置有雨水處理設施(8),所述雨水處理設施(8)具有進水口、自然水出口和污水出口,所述水體處理分區(qū)內的污水合管(3)通過進水口匯集到所述雨水處理設施(8),所述自然水出口與自然水體(5)連通,所述污水出口與所述污水總管(16)連通;所述雨水處理設施(8)包括緩沖池(8.1)及所述緩沖池(8.1)同側并依次布置的緊急泄洪通道(8.2)、初雨調蓄池(8.3)和在線處理調蓄池(8.4),所述緩沖池(8.1)上設置用將所述緩沖池(8.1)對應與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初雨調蓄池(8.3)和在線處理調蓄池(8.4)連通的第一進水口、第二進水口和第三進水口,所述第三進水口的最低水位線與所述第二進水口的最高水位線等高;所述第三進水口的最高水位線與所述第一進水口的最低水位線等高;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具有與所述自然水體(5)連通的自然水出口,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設置有與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連通的溢出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池(8.1)具有與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初雨調蓄池(8.3)和在線處理調蓄池(8.4)共用的側壁墻體(9),所述緩沖池(8.1)側壁墻體(9)側部設置有池體,所述池體由所述側壁墻體(9)、兩個垂直于所述側壁墻體(9)的第一墻體(10)和第二墻體(11)和一個與所述側壁墻體(9)平行的第三墻體(12)圍成,所述池體內設置有平行于所述側壁墻體(9)的第四墻體(13),所述第四墻體(13)一端與所述第一墻體(10)之間具有距離,所述第四墻體(13)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墻體(11)連接,所述第四墻體(13)與所述側壁墻體(9)之間設置有兩個平行布置的第五墻體(14)和第六墻體(15),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為由所述側壁墻體(9)、第一墻體(10)、第三墻體(12)、第二墻體(11)、第四墻體(13)和第五墻體(14)圍成的區(qū)域,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的第三墻體(12)上設置有自然水出口;所述初雨調蓄池(8.3)為由所述側壁墻體(9)、第五墻體(14)、第四墻體(13)和第六墻體(15)圍成的區(qū)域,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為由所述側壁墻體(9)、第六墻體(15)、第四墻體(13)和第二墻體(11)圍成的區(qū)域,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的第四墻體(13)上設置有溢出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池(8.1)底部內壁為向出水端傾斜的斜坡;所述第二進水口和第三進水口上設置有自清理水平格柵(8.12)。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水口內設置有與其匹配的第一自開式堰門(8.21),所述緊急泄洪通道(8.2)底部內壁為向自然水出口傾斜的斜坡。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進水口內設置有與其匹配的第二自開式堰門(8.31);所述初雨調蓄池(8.3)內靠近第二進水口處設置有低于所述初雨調蓄池底面的集水池(8.32),所述初雨調蓄池(8.3)和集水池(8.32)底部內壁設置有向第二進水口傾斜的斜坡;所述初雨調蓄池(8.3)內設置有智能沖洗裝置(8.33)。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合流制管網(wǎng)的區(qū)域分片雨水分流、調蓄及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內靠近第三進水口處設置有低于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底面的污水廊道(8.41),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底部設置有上端敞口的擋板(8.42),所述擋板(8.42)將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8.4)一分為二并相互連通的過濾段和排放段,所述擋板(8.42)上設置有拍門式?jīng)_洗門(8.44),所述過濾段內設置有水力顆粒分離器(8.43),所述過濾段和污水廊道(8.41)的底部內壁設置有向第三進水口傾斜的斜坡,所述溢出口設置在所述排放段端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圣禹排水系統(tǒng)有限公司,未經(jīng)武漢圣禹排水系統(tǒng)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904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煤氣冷凝水收集系統(tǒng)
- 下一篇:智能馬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