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大豆細菌性葉斑病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78868.2 | 申請日: | 2016-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323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史運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史運江 |
| 主分類號: | A01G13/00 | 分類號: | A01G13/00;A01N65/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3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大豆 細菌性 葉斑病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治大豆細菌性葉斑病的方 法。
背景技術
大豆細菌性葉斑病主要有細菌性斑點病及細菌性斑疹病兩種。細菌性斑點病最初 在葉片上形成水漬狀斑點,以后變成褐色或黑色多角形斑,邊緣有黃綠色暈圈。病組織易枯 死脫落,病葉呈破碎狀。莖及葉柄受病產生黑褐色條斑。莢受病產生紅褐色小點,后成為不 規則形小斑,多集中于豆莢合縫處。病菌在種子上形成褐色斑點,上有一層菌膿。細菌性斑 疹病癥狀與斑點病相似,主要區別在:斑疹病斑點小而密,初期不呈水漬狀,邊緣的暈圈不 明顯,斑的中央有凸起的小疹,嚴重時葉上許多病斑相互匯合后大片組織枯死。目前,大豆 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學藥劑為主,雖然可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對環境的污 染和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基于此,發明人在長期防治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 以生物農藥為主的綠色環保的防治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效果顯著、無農藥殘留、無環境污染的防治大豆細 菌性葉斑病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防治大豆細菌性葉斑病的方法包括 以下步驟:
(1)精選種子,淘汰病蟲粒,種植高產優質抗病品種。
(2)進行合理輪作換茬,減少病菌來源,增強大豆植株抗性。
(3)翻地滅茬,減少病菌來源,秋翻將植株殘體翻入地下,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4)藥劑防治,采用中草藥制成的生物農藥防治,即稱取中藥冬蟲夏草250克、蘭香草 350克、肉豆蔻360克、全葉青蘭450克、多花野牡丹260克粉碎混合,分別加入18L、10L、10L的 水熬3遍,每遍熬制到2L合并濾液,并用多層紗布和濾紙過濾,加熱合并后的濾液濃縮至2L 制成水劑,即得本發明生物農藥。
各中草藥的特性:冬蟲夏草對常見的細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蘭香草對金黃 色葡萄球菌和白喉、傷寒、乙型副傷寒、甲型、綠膿、大腸、痢疾桿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肉 豆蔻具有抑殺菌功能;全葉青蘭對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甲型和乙型鏈球菌、奈瑟氏球菌 等具有較強的抑殺作用;多花野牡丹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弗氏痢 疾桿菌、綠膿桿菌等具有抑殺作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對作物無要害、無殘留、不污染環境及農產品,不殺天敵,對哺 乳動物無致畸、致癌、致突變等危害,高效安全,防效好。
田間試驗資料
1、在山東省沂南縣大豆種植園內對大豆細菌性葉斑病進行防治,設立試驗組、50%施保 功乳油組、對照組: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試驗組采用本發明所述的中草藥制成的生物 農藥防治;50%施保功乳油組選用50%施保功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對照組為清水組。
2、基本條件:土壤為粘壤土,肥力一般,管理水平較好。
3、試驗設計:生物農藥田間設80、120倍液兩個濃度,兌水藥量30kg/畝。50%施保功 乳油組供試藥劑選用50%施保功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兌水藥量30kg/畝,共4個處理,3次 重復,對開始出現病斑的葉片進行施藥,使用噴霧器定量均勻噴霧。
4、調查內容及方法施藥后7天開始進行調查,采取五點取樣法,定點不定株,定 葉數不定葉的辦法,每點調查18張葉片(下部6張,中部6張,上部6張),分級調查病情,統計 發病率和病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病情分級標準:0級,葉上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 葉面積5%以下;2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0%;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 20%;4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1~25%,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
病情指數(%)=Σ(病級×該病級的葉片數)×100/最高病級×總葉片數。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100/對照病情指數。
5、試驗結果:生物農藥80、120倍液防治效果分別為84%、79%,均明顯高于50%施 保功乳油1000倍液,其防治效果為69%;實驗組與50%施保功乳油組相比,防治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該防治大豆細菌性葉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精選種子,淘汰病蟲粒,種植高產優質抗病品種。
(2)進行合理輪作換茬,減少病菌來源,增強大豆植株抗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史運江,未經史運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88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