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7107.5 | 申請日: | 2016-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054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東華;王勇;姜義仁;楊瑞生;石生林;秦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4 | 分類號: | A01K6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086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柞蠶 攪拌機 護手裝置 頂置式 旋轉軸 蛹率 蠶繭加工 裝置固定 刀本 傷手 穿過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涉及蠶繭加工技術領域,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手工削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傷蛹率高等問題。該柞蠶削繭刀包括護手裝置、旋轉軸和削繭裝置,旋轉軸穿過護手裝置與護手裝置內部的削繭裝置固定連接。本發明中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保證在削繭的過程中不傷手,降低傷蛹率,極大的提高了削繭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蠶繭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
背景技術
在我國柞蠶繭的年產量穩定在5-8萬噸,柞蠶繭除少量用于制種而不用削繭外,其余的直接削繭,利用繭殼抽絲和食用蠶蛹。為柞蠶研究,每年在各大學和研究所需要大量的削繭。目前在實驗室削繭的方法多數為手工削繭。但手工削繭具有削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傷蛹率高等缺點。因此,急需根據現有實驗室設備開發一種高效率、安全的柞蠶削繭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手工削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傷蛹率高等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包括:
護手裝置、旋轉軸和削繭裝置,旋轉軸穿過護手裝置與護手裝置內部的削繭裝置固定連接;
護手裝置包括護手底板和護手頂板,護手底板和護手頂板的中部均設有通孔,護手底板和護手頂板之間沿通孔外周設有多個支柱,支柱的底端與護手底板固定連接,頂端與護手頂板螺栓連接,護手頂板的頂部固定連接軸承支座,軸承支座上固定有軸承;
削繭裝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圓盤、削繭刀上片和削繭刀下片,削繭刀下片和削繭刀上片的中部均設有通孔,圓盤和削繭刀上片間設置有多個立柱,削繭刀上片和削繭刀下片通過固定部件可拆卸連接,削繭刀下片的通孔邊緣設有刀片槽,刀片槽內設有刀片;
旋轉軸的一端依次穿過軸承和護手頂板的通孔后,與削繭裝置的圓盤固定連接,且在所述軸承和所述旋轉軸接觸的位置設置有螺栓,以連接所述軸承和所述旋轉軸;
旋轉軸、護手底板通孔、護手頂板通孔、削繭刀下片通孔和削繭刀上片通孔在同一軸線上。
優選的,削繭刀上片和削繭刀下片通過螺栓連接。
優選地,護手頂板和軸承支座為一體結構。
優選地,護手底板和護手頂板之間沿通孔外周設有4個支柱,4個支柱均勻分布在護手底板和護手頂板之間。
優選的,圓盤和削繭刀上片之間設置有2個立柱,2個立柱均勻分布。
優選地,旋轉軸直徑范圍為8-10mm。
優選地,護手底板與削繭刀下片之間留有間隙,護手底板與削繭刀下片間隔距離為1-2mm。
本發明中,安裝的軸承能夠保證護手裝置不轉動,護手裝置內的削繭裝置在旋轉軸的帶動下旋轉,能夠保證在削繭的過程中不傷手;在削繭的過程中保證蠶繭是豎直狀態下削繭,有效減少了蠶繭殼和蠶蛹的接觸面積,降低傷蛹率;削繭刀下片上設置刀片槽,方便更換刀片;本發明的削繭裝置平均削繭速度為60個/分鐘,相比手工削繭,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頂置式攪拌機的柞蠶削繭刀護手裝置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農業大學,未經沈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71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漁線輪
- 下一篇:一種土雞生態養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