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臭氣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復工藝及布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6802.X | 申請日: | 2016-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5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厲炯慧;馮華軍;符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裕騰百諾環??萍脊煞萦邢薰?/a>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黃平英 |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臭氣 河道 修復 工藝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降低臭氣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復工藝及布氣裝置,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先向黑臭河道上覆水中投加藥劑降低黑臭河道上覆水中臭氣濃度;(2)再向黑臭河道底泥中散布納米氣泡。布氣裝置包括:納米氣泡機;布氣管,水平懸浮于黑臭河道底泥上方,該布氣管的進口連通至所述納米氣泡機、底面開設若干曝氣縫。本發明中先降低黑臭河道中的臭氣濃度,再通過納米氣泡機與特定的布氣管向底泥中布氣,由于所述納米發泡機所產生的氣泡粒徑很小,幾乎對水體不造成擾動,產生的氣泡可附著在底泥表層,氧傳質速率高,同時氣泡潰滅產生的水力空化效應等可極大加速底泥的原位氧化修復,幾乎沒有臭氣的產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環境治理的生態修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降低臭氣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復工藝。
背景技術
富營養化水體中某些藻類等大量增值導致水下光照強度下降,溶解氧過量被消耗后藻體迅速死亡、腐爛,同時引發水域生態系統各個層面上的失衡,最后崩潰,水質持續惡化,含硫、氮等有機物降解時逸出的氨、硫化氫等使水體變臭,而導致水體發黑的物質則主要是硫化鐵、硫化錳等不溶解物質。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逐漸開始重視對黑臭河道的治理。例如,公開號為CN 103332789A的發明申請文獻公開了一種黑臭河道水體生態凈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在待治理河道中選擇一段河岸相對平直,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并在河段水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分別設置有垃圾柵格;(2)在河段內垂直于河岸間隔設置人工濕地,人工濕地的數量不少于兩個,上游人工濕地高于下游人工濕地,上游人工濕地的水體潛流速度遠遠小于河流的水流速度,人工濕地表面固定有生態浮床,生態浮床上采用水面無土栽培技術種植水生植物,下游人工濕地在水流上游方向設置有微生物菌種投放裝置;(3)定期清理垃圾柵格附件的垃圾,對水生植物進行養護,定期投放微生物菌種。
公開號為CN 102603078A的發明申請文獻公開了一種針對黑臭河道水體修復的方法,該方法采用仿生水草-微生物制劑-鰱魚-河蚌-蚯蚓的復合體系,利用生物富氧技術,實現原位治理的方式進行黑臭河道進行水體修復。上述生態凈化方法都存在凈化周期長的問題。
另外,曝氣復氧也是其中一個常用也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例如,公開號為102874976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文獻公開了一種黑臭水體和底泥營養鹽的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對所述黑臭水體的表層底泥和上覆水體進行曝氣處理,同步降低水體和表層底泥氨氮含量,同時對水體中的磷進行吸附固定;b)將進行曝氣處理后的水體進行沉降處理;c)將經過沉降處理的水體重復進行步驟a)和步驟b)處理,至水體中氨氮濃度低于預定濃度時,將水體靜置處理,完成水體凈化。
但是曝氣過程中會加快黑臭河道水體中臭氣物質的釋放,對附近居民健康、生活環境等產生重大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黑臭河道修復工藝及布氣裝置,降低處理過程中的臭氣逸散,減小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一種降低臭氣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復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先向黑臭河道上覆水中投加藥劑降低黑臭河道上覆水中臭氣濃度;(2)再向黑臭河道底泥中散布納米氣泡。
所述藥劑為以下藥劑中的一種或任意幾種按任意順序組合投加:
(1)經硝酸鈣溶液浸漬過且粒徑為0.5-1mm的沸石:
本發明中可通過向黑臭河道的上覆水中投加供硝酸鈣緩釋的生物親和性載體降低黑臭河道上覆水中的臭氣,所述生物親和性載體優選為硝酸鈣溶液浸漬過的沸石,粒徑為0.5-1mm,用于浸漬沸石的硝酸鈣溶液濃度為0.16~0.32g/mL,浸漬時間為20-30min;沸石的投加量為1.0-2.3kg/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裕騰百諾環??萍脊煞萦邢薰?,未經浙江裕騰百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680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