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鴨病毒性肝炎黃芪多糖磷酸化分子修飾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6376.X | 申請日: | 2016-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035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家國;王藝璇;陳云;熊文;王德云;武毅;胡元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B37/00 | 分類號: | C08B3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病毒 性肝炎 黃芪 多糖 磷酸化 分子 修飾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抗鴨病毒性肝炎(DVH)黃芪多糖磷酸化分子修飾法,屬于中獸藥制備技術領域。提取黃芪多糖不同醇沉部分,經反復臨床試驗篩選出抗DVH黃芪多糖有效部位,再用正交法確定三聚磷酸鈉?三偏磷酸鈉法磷酸化分子修飾黃芪多糖有效部位的最佳條件為:反應溫度70℃,反應時間4h,pH8.5;經紅外光譜分析所得產物為黃芪多糖磷酸酯,其糖含量達36.87%,磷酸根含量達12.03%,產物得率達130.32%。黃芪多糖有效部位磷酸酯抗DHV?1感染鴨胚肝細胞作用和對DVH的療效優于黃芪多糖有效部位。本發明所獲得的抗DVH黃芪多糖有效部位磷酸酯具有較高的糖和磷酸根含量,及較高產物得率,對DVH有良好療效。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抗鴨病毒性肝炎黃芪多糖磷酸化分子修飾法,屬于中獸藥制備技術領域。
二、背景技術
鴨病毒性肝炎是鴨肝炎病毒(DHV)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播迅速、高發病率、高致死性疫病。1949年首次分離到該病毒,目前已呈全世界范圍分布。DHV主要存在DHV-1及其變異株、Duck Astrovirus以及DHV-3三個血清型,其中DHV-1型毒性最強、分布最廣,主要侵染3周齡以內的雛鴨,病死率高于80%,甚至可高達100%,是嚴重危害養鴨業主要病原之一。
目前,世界范圍內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抗DHV-1藥物,主要通過對種鴨或雛鴨注射弱毒苗進行免疫防御。臨床病例一旦出現,即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1958年Gerber等首先發現海藻多糖具有抗病毒作用,此后多種多糖及硫酸化多糖的抗病毒作用陸續被報道。近年來,本實驗室也發現了黃芪、香菇、當歸等多種中藥多糖能顯著抵抗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的感染。中藥化合物結構修飾是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活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許多學者發現,中藥多糖成分、皂苷等成分硫酸化或磷酸化分子修飾后,使其成酯化物,其水溶性普遍增加,免疫藥理作用明顯增強。
黃芪是一種經典的補氣用中藥。大量的現代藥理學研究和普遍的臨床應用結果表明,黃芪多糖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提高免疫的作用。雖然有學者發現,經過硫酸化修飾的硫酸化黃芪多糖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和豬圓環病毒等表現出良好的抑制作用。我們課題組發現,按照不同的條件修飾中藥多糖所獲得的多糖成分分子修飾物的活性往往大相徑庭。為研究有效的抗鴨病毒性肝炎藥物,我們根據前期的預試驗,將分離獲得并經在體試驗驗證有一定效果的黃芪多糖最有效部位采用磷酸化分子修飾,并利用正交試驗比較優化了其制備工藝,以進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
本發明首次對黃芪多糖抗鴨病毒性肝炎有效部位進行篩選和磷酸化分子修飾,并采用正交法優化了抗鴨病毒性肝炎黃芪多糖活性部位磷酸化分子修飾條件,發現磷酸化分子修飾能顯著增加黃芪多糖有效部位抗鴨病毒性肝炎效果,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獲得較高的產物得率。
三、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針對世界范圍內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抗鴨病毒性肝炎藥物問題,提供一種黃芪多糖抗鴨病毒性肝炎有效部位的磷酸化分子修飾方法,所獲得的黃芪多糖磷酸酯pAPS75含量達36.87%,磷酸根含量為12.03%,產物得率達130.32%,且對鴨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作用明顯提高,可望最終應用于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農業大學,未經南京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637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