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游艇減搖鰭裝置鰭組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75424.3 | 申請日: | 2016-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397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毛楊軍;胡彬;鄧啟亮;芮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衡拓船舶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9/06 | 分類號: | B63B3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王晶 |
| 地址: | 200031***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游艇 減搖鰭 裝置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游艇,尤其涉及一種減小游艇橫搖的裝置。
背景技術
游艇減搖鰭是為適應游艇特點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減搖鰭裝置,要求具有尺寸小、重量輕、噪聲小和易于安裝等特點。游艇減搖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轉鰭執行機構,而鰭組件占據其核心地位。鰭組件是指鰭和鰭軸以一定技術聯接而成的結構總稱,以主軸套筒過渡聯接技術最為常見,該鰭組件如圖1所示,結構包括有鰭1、鰭軸2、軸套3、主軸套筒4、鍵5、密封圈6和拉緊螺栓組件7等,其中鰭1由主軸套筒4和鋼骨架及鰭翼焊接而成,主軸套筒4加工一定斜度內錐面,鰭軸1末端加工同等斜度外錐面,并在錐體母線上設置鍵5,聯接時將鰭軸2沿鍵5緩緩套入主軸套筒4至指定位置,而后采用拉緊螺栓7等進行防松,兩道密封圈6用于鰭體海水密封。現有鰭組件連接結構較復雜,主要件主軸套筒加工周期長,鰭與鰭軸佛配工藝繁瑣且不易于安裝,焊接鋼結構鰭重量大、型線精度不高且會因長時間浸泡在海水中造成腐蝕破壞,對于旨在重量、安裝性和工藝性等技術難點有所突破的游艇減搖鰭裝置而言,現有鰭組件存在有待改善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新的游艇減搖鰭裝置鰭組件,該組件能簡化連接結構,縮短生產周期,改善鰭葉結構與工藝,達到提高鰭型線精度及耐腐蝕性,減輕重量和方便安裝的目的。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游艇減搖鰭裝置鰭組件,包括鰭軸、鰭,所述鰭軸的末端設有下法蘭,所述鰭內預埋有法蘭體,法蘭體上端設有上法蘭,所述鰭軸與鰭之間通過下法蘭和上法蘭連接,所述下法蘭與上法蘭之間配合連接沿鰭弦長方向布置的鍵后用連接螺栓固定,使下法蘭和上法蘭貼合后完全沉入鰭內部。
所述上法蘭與鍵過度配合連接,所述下法蘭與鍵間隙配合連接。
所述鰭由玻璃纖維鰭翼、鋼質的法蘭體、玻璃纖維骨架和聚氨酯填充物組成,其中玻璃纖維鰭翼分為上半鰭葉殼和下半鰭葉殼,上半鰭葉殼和下半鰭葉殼自內向外依次由結構層、防腐層和膠衣層構成,所述結構層、防腐層和膠衣層的厚度比為6:1:1。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鰭軸采用高強度的沉淀硬化物不銹鋼新材料,以玻璃纖維為主的非金屬復合材料制作鰭同時引進獨特的成型工藝,鰭與鰭軸采用法蘭連接技術,最小化法蘭尺寸并完全沉入鰭體內部,合理化布置連接螺栓組并在連接處添加端面鍵。
在繼承傳統的鰭與鰭軸連接技術可分離性等優點的同時簡化結構與工藝,減少零件的數量、縮短生產周期和易于安裝,特別是玻璃纖維鰭技術的采用既提高線型精度又有效地減輕重量,在保證使用性能的條件下,這具有明顯的技術進步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鰭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鰭組件組成圖;
圖3是圖2中連接部分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2中主要幾何參數示意圖;
圖5是圖2中非金屬復合材料型鰭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與傳統鰭組件的重量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2、3,本發明的游艇減搖鰭裝置鰭組件由鰭軸10、鰭12、法蘭體13、鍵14和連接螺栓15組成。連接時將鰭軸10末端的下法蘭11與按鰭成型工藝要求預埋于鰭12內部且靠近根部面板位置的上法蘭31沿著端面鍵14至相互緊緊貼合,該鍵沿鰭弦長方向布置,貼合后法蘭完全沉入鰭12內部,此時擰緊連接螺栓15即可。為便于安裝,鍵14與下法蘭11和上法蘭31的端面鍵槽分別采用正常配合和過度配合形式,鍵預裝于上法蘭31上。工作時,通過鍵14傳遞轉鰭扭矩,保證鰭12隨鰭軸10同步轉動。這種小型化的法蘭連接技術,只需螺栓連接即可,實現了簡易安裝的目的,保持鰭12原始光順的線型,美化外形并一定程度地提高流體性能。另外在鰭軸10材料選擇上有所突破,采用沉淀硬化物不銹鋼材料,其具有耐腐蝕性能好、強度高和焊接性能好等特點,天然的耐蝕性有效地防止鰭軸因直接浸泡在海水中而被腐蝕,屈服強度約為傳統鰭軸材料的2倍,一定程度地縮小鰭軸乃至執行機構的結構尺寸,良好的焊接性能改善鰭軸上法蘭的加工工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衡拓船舶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衡拓船舶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542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改進的水中航行器自救裝置
- 下一篇:一種蚌式舭龍骨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