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田多口智能灌溉系統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4232.0 | 申請日: | 2016-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574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梁新強;張慧芳;劉子聞;華桂芬;李美儒;王知博;林麗敏;徐麗賢;金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5/16 | 分類號: | A01G25/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張法高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稻田 智能 灌溉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稻田多口智能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稻田多口智能灌溉系統實現,該系統包括水泵(2)、電動調節閥(3)、傳感器(4)、控制裝置(5)和輸水管道(6);傳感器(4)布設于稻田(7)各個田塊中;輸水管道(6)與水源(1)連接,垂直于稻田(7)的田埂布設,每個田塊的輸水管道上均設置有由控制裝置(5)控制的閥門,用于調節灌溉水量;在水源(1)與稻田之間的區段安裝有水泵(2)和電動調節閥(3);稻田(7)的田埂上設有可開閉的泄洪口,用于調節各田塊間的水位;控制裝置(5)與傳感器(4)、電動調節閥(3)和泄洪口相連;所述傳感器(4)包括水壓傳感器與土壤濕度傳感器,分別用于檢測稻田的田表水層深度和土壤含水率,并將數據傳輸給控制裝置(5);所述控制裝置(5)內部設置有水稻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稻田灌溉信息數據庫,控制裝置(5)根據傳感器(4)監測到的數據,對照稻田灌溉信息數據庫,分析處理后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灌溉,并計算出灌水量和灌水時間,進而控制電動調節閥(3);所述稻田灌溉信息數據庫為不斷更新的數據庫,新產生的所有監測數據和歷史操作數據均會自動存入稻田灌溉信息數據庫作為歷史資料,以便查詢和參考;所述輸水管道(6)放置于2-4英尺深的溝渠中,以確保它不會扭曲或卷起;
所述的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利用傳感器(4)對稻田的土壤含水率和田表水層深度數據進行采集,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控制裝置(5);
2)控制裝置(5)接收傳感器發送的數據,并以稻田灌溉信息數據庫為基礎,根據預設判斷標準,分析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灌溉或排水,進而控制系統中的相應元件進行灌溉或排水;
所述的預設判斷標準具體為:
水稻移栽返青期: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5-25mm;分蘗前期:非降雨期間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60-100%,降雨期間的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0-50mm;分蘗后期:非降雨期間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60-100%,降雨期間的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0-70mm;拔節孕穗期:非降雨期間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80-100%,降雨期間的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0-90mm;抽穗開花期:非降雨期間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80-100%,降雨期間的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0-90mm;乳熟期:非降雨期間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80-100%,降雨期間的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0-90mm;黃熟期:非降雨期間的土壤含水率控制在60-100%,降雨期間的田表水層深度控制在0-40m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多口智能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為水井或天然水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423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