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3872.X | 申請日: | 2016-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07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允;蔡文姝;程健;鄢俊彬;朱國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469 | 分類號: | C02F1/469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黃志達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容 吸附 脫鹽 分子篩 多孔 復合 電極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分子篩結構材料與多孔碳材料的質量分數比10~40%:60~90%。制備方法包括:將多孔碳材料和分子篩結構材料分散在去離子水中,得到分散液,加入粘合劑,得到混合液,攪拌,烘干,得到復合材料,潤濕,輥壓壓覆在惰性導體上,即得。本發明將多孔碳材料與分子篩結構化合物摻雜復合制備成電極,所摻雜的分子篩可有效提高電容器的電荷效率,改善脫鹽性能,在電容脫鹽方面擁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可廣泛用于苦咸水與海水的淡化,硬水軟化等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極材料及其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電容吸附脫鹽是一種基于雙電層電容原理的靜電吸附脫鹽技術。在外加電源的作用下,溶液中陰、陽離子在靜電場的作用下向相反的電極移動并吸附在電極上,實現淡化鹽水的目的。
制備低耗高效的電極材料一直是電容吸附脫鹽技術的關鍵所在。多孔碳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積、孔隙發達、導電性良好、來源廣泛等優點在電極材料方面應用廣泛。其中活性碳、炭氣凝膠、碳納米管、石墨烯、碳纖維等材料已被用于電容吸附脫鹽電極的研究。但是實際電容脫鹽應用時,在施加電源充電的過程中,由于共離子的排斥作用,電極內部相同離子消耗電能被排除到溶液中,導致脫鹽效率和電極效率降低,增加其能耗。這一問題限制了多孔碳電極材料在電容吸附脫鹽領域的應用。
分子篩結構具有孔徑均勻的孔道和排列整齊、內表面積很大的空穴,同時分子篩具有良好的離子交換性,其中心極性很強,其表面具有的荷電基團能夠調變材料的Zeta電位,可起到離子傳輸和存儲的作用,有利于離子擴散和吸附,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分離吸附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易于工業化生產應用;制備的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能夠提高對離子的吸附選擇性,提高其脫鹽性能。
本發明的一種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所述分子篩結構材料與多孔碳材料的質量分數比為10~40%:60~90%。
本發明的一種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多孔碳材料和分子篩結構材料分散在去離子水中,得到分散液,加入粘合劑,得到混合液,攪拌,烘干,得到復合材料;分子篩結構材料與多孔碳材料的質量分數比為10~40%:60~90%;粘合劑占分子篩結構材料與多孔碳材料質量之和的6~10%;
(2)將步驟(1)中的復合材料料潤濕,輥壓壓覆在惰性導體上,得到電容吸附脫鹽用分子篩/多孔碳復合電極材料。
所述步驟(1)中多孔碳材料為活性炭、導電石墨、碳納米管、碳纖維和碳氣凝膠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步驟(1)中分子篩結構材料的顆粒直徑為50納米-20微米。
所述步驟(1)中分子篩結構材料為硅鋁分子篩、磷酸鋁分子篩、含雜原子分子篩和金屬有機多孔骨架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硅鋁分子篩為八面沸石、絲光沸石、ZSM-5、β型和L型分子篩中的至少一種;磷酸鋁分子篩為AlPO-5和AlPO-11分子篩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步驟(1)中分散液的濃度為20~80mg/mL。
所述步驟(1)中粘合劑為聚四氟乙烯和聚偏二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步驟(1)中攪拌為常溫、常壓下機械攪拌,攪拌速率為200-500r/min,攪拌時間為2~4h;烘干的溫度為80~100℃。
所述步驟(2)中潤濕為用少量乙醇潤濕。
所述步驟(2)中惰性導體為鈦、石墨和泡沫鎳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38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