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HEVC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3339.3 | 申請日: | 2016-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545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冬冬;黃佳禾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N19/146 | 分類號: | H04N19/146;H04N19/147;H04N19/30;H04N19/70;H04N19/172 |
| 代理公司: | 上??坡蓪@硎聞账?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hevc 編碼 單元 級碼率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HEVC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方法。利用LCU進一步劃分的編碼單元SubCU來進行P幀和B幀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初始化、比特數分配、編碼參數估計等過程。首先使用前一個同級幀的同一位置的LCU編碼信息來預測當前幀LCU是否劃分。對于預測為劃分的LCU,利用其SubCU的R?D模型在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初始化部分估計復雜度和權重。在比特數分配階段,分別考慮編碼器的狀態和當前LCU的復雜度,來計算當前LCU的目標比特數。在編碼參數估計階段使用SubCU的R?D模型估計當前LCU的編碼參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性能視頻編碼(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領域,特別涉及其中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碼率控制算法作為視頻編碼應用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對于實際應用有著重要價值。在實際應用中,碼率控制算法可以根據目標碼率對視頻編碼,使視頻編碼后實際碼率接近目標碼率,同時盡可能地提高編碼后的質量。HEVC中采用了新的編碼結構如編碼單元(Coding Unit,CU)以及新的技術如自適應樣點補償等來提高編碼效率。相應的,HEVC中應采取新的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算法,以適應于HEVC新的編碼結構和技術,盡可能提高視頻編碼后的質量。
HEVC的測試軟件(HEVC Test Model,HM)所采用的CU的大小為64×64、32×32、16×16和8×8,分別對應CU的深度為0、1、2、3。其中深度為0的CU記為LCU(Largest CodingUnit),深度為1的CU記為SubCU(Sub Coding Unit)。HM的編碼器采用遞歸的方式對LCU進行劃分,對于每一層的CU都要進行RDO來決定是否劃分為下一層。一般地,為了減少編碼參數所占比特數,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算法的目標一般只針對LCU,也可以叫做LCU級碼率控制算法。
HEVC現有標準將碼率控制算法分為三個級別:圖片組級、幀級、編碼單元級,并采用了一系列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方法:對于P、B幀中的LCU,使用R-λ模型描述比特數和編碼參數的關系。對LCU進行比特數分配的原則為期望視頻幀中各個LCU的編碼參數λ相等。在此基礎上,以當前幀目標比特數為約束條件,使用各個LCU的R-λ模型,可以解得各個LCU應分得的比特數。詳細實現可以參見文獻1(參見Li B,Li H,Li L,et al.Rate control by R-lambda model for HEVC[C]//JCTVC-K0103,JCTVC of ISO/IEC and ITU-T,11th meetingShanghai,China.2012)和文獻2(參見LJCTVC-M0036,“Adaptive bit allocation for R-lambda model rate control in HM,”Incheon,KR,18–26Apr.2013)。與較早的標準相比,該方法可以提高編碼質量,但沒有考慮到LCU的劃分結構與紋理特性,依然有改進的空間。文獻3(參見JCTVC-M0257,“Intra Frame Rate Control Based on SATD,”Incheon,KR,18–26Apr.2013)提出在I幀中,使用變換后絕對差值和(Sum of Absolute TransformedDifferences,SATD)描述編碼單元的紋理特性。并使用基于SATD的R-λ模型描述比特數和編碼參數的關系。對I幀中LCU使用其SATD值作為權重進行比特數分配。該方案只考慮了I幀的SubCU級碼率分配,而對P幀和B幀沒有設計相應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HEVC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方法。
本發明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HEVC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方法,概括說,在編碼單元級碼率控制算法初始化階段,預測當前幀中各個LCU是否劃分。預測的依據為前一個同級幀的同一位置的LCU是否劃分。如果前一個同級幀的同一位置的LCU實際劃分,即預測此LCU也會劃分。反之,亦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33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