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均勻式微量樣品研磨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70772.1 | 申請日: | 2016-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990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武娟;張小沁;章明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天科化工檢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19/00 | 分類號: | B02C19/00;G01N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王小榮 |
| 地址: | 20006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均勻 式微 樣品 研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機械設計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研磨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均勻式微量樣品研磨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今,分析儀器種類越來越多,功能也更強大,靈敏度更高,檢出限越來越低,所用樣品量只有幾克甚至幾十毫克或更少,這就對制樣的均勻性和代表性提出了更大的要求。理論而言,樣品顆粒越小,它的均勻性和代表性就越佳。目前,對于少量樣品的研磨,還缺少適用的研磨裝置,多以手工研磨操作為主,人工操作過程的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同時,人工研磨的均勻性較差,研磨的效果較難以保證,為此,開發(fā)一種高效、適用的微量樣品研磨裝置十分必要。
授權公告號為CN 202447149 U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布了一種高通量微量研磨機,包括高通量適配器、研磨罐、機殼、一曲軸和兩個夾持裝置;機殼內(nèi)設有變頻器,底座上固定有主臺,主臺上設有與變頻器連接的電機;曲軸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曲軸的偏心軸段上設有一搖臂,搖臂具有兩個外伸端,曲軸的另一端連接有一聯(lián)動平臺;聯(lián)動平臺上設有一曲軸軸孔和定位部;每個夾持裝置包括夾口部件和連接桿;連接桿的后端與搖臂的一外伸端鉸接,連接桿的中部通過轉(zhuǎn)動銷與聯(lián)動平臺上的一定位部連接,連接桿的前端與夾口部件固連;夾口部件包括凹字形叉架、夾緊件和自鎖鈕。上述專利公布的技術方案在高速搖擺下能避免整機共振,實現(xiàn)質(zhì)量動態(tài)平衡,但裝置整體結構較為復雜,制作成本較高,而且一次研磨只能針對單一樣品,研磨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經(jīng)濟實用,操作快速便捷,能夠一次實現(xiàn)對多個樣品進行快速研磨的均勻式微量樣品研磨裝置,進而有效克服人工研磨均勻性差、研磨效果難以保證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均勻式微量樣品研磨裝置,該裝置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變頻驅(qū)動電機、與變頻驅(qū)動電機傳動連接的主驅(qū)動輪、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在主驅(qū)動輪周圍的多個摩擦從動單元以及與多個摩擦從動單元一一對應設置的研磨機構,每個摩擦從動單元與相應的研磨機構之間通過曲軸撓性單元傳動連接,在變頻驅(qū)動電機的驅(qū)動下,主驅(qū)動輪帶動摩擦從動單元轉(zhuǎn)動,曲軸撓性單元隨之旋轉(zhuǎn),并帶動研磨機構進行研磨。
相鄰兩摩擦從動單元之間設有張緊彈簧,所述的摩擦從動單元通過張緊彈簧呈環(huán)狀張緊布設在主驅(qū)動輪周圍。
所述的張緊彈簧可以保證主驅(qū)動輪轉(zhuǎn)動時,帶動各摩擦從動單元同步轉(zhuǎn)動。
所述的摩擦從動單元共設有4-10個。
優(yōu)選的,所述的摩擦從動單元共設有8個。
所述的摩擦從動單元包括與主驅(qū)動輪彈性接觸的摩擦從動輪、安裝立柱以及設置在安裝立柱上的輪夾,所述的摩擦從動輪通過固定軸與輪夾固定連接,相鄰兩摩擦從動輪之間通過張緊彈簧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的輪夾為搖臂式輪夾,該搖臂式輪夾包括夾臂以及與夾臂固定連接的搖臂,所述的夾臂上開設有與固定軸相適配的固定軸安裝孔,所述的搖臂上開設有與安裝立柱相適配的立柱安裝孔。安裝時,將搖臂式輪夾通過立柱安裝孔套設在安裝立柱的頂部凸臺上固定即可。
優(yōu)選的,所述的摩擦從動輪為膠質(zhì)摩擦從動輪。
所述的曲軸撓性單元包括頂端與固定軸固定連接的曲軸以及設置在曲軸底端的撓性彈簧。
優(yōu)選的,所述的曲軸上部設有直段部分,并通過直段部分與固定軸固定連接。
所述的研磨機構包括頂端與撓性彈簧固定連接的研磨棒以及與研磨棒配合使用的研磨杯。
所述的研磨杯的研磨面為拋物線狀研磨面,保證研磨時研磨棒在與研磨杯的杯底及杯壁充分接觸,實現(xiàn)有效研磨。
所述的研磨杯的尺寸應與固定孔和研磨棒的尺寸相適配,保證研磨杯的限位和拆裝,以及與研磨棒合理的比例,其中,所述的研磨棒的直徑與研磨杯的底部直徑之比應控制為1:3-5。
所述的底座上還開設有用于固定研磨杯的固定孔。
所述的主驅(qū)動輪通過驅(qū)動軸與變頻驅(qū)動電機傳動連接。
在實際使用時,加入研磨杯中的樣品量應覆蓋研磨杯的杯底部,但不超過研磨杯容積的四分之一,加入水的體積量應不超過加入樣品的體積。沖洗用水量不限,可多次加入,直至將研磨杯和研磨棒沖洗干凈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天科化工檢測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天科化工檢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0772.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磷礦高濃度浮游選礦生產(chǎn)工藝
- 下一篇:一種擠壓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