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靜音型發電機組的進氣消音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0397.0 | 申請日: | 2016-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54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肖亨琳;張勤;吳平;周志平;張榮其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77/13 | 分類號: | F02B77/13;F16M3/00;F02B63/04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105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靜音 發電 機組 消音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電機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靜音型發電機組的進氣消音結構。
背景技術
發電機組以其靈活方便的移動方式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發電機組運行時需要大量空氣,這些空氣的用途主要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通向發動機,供發動機做功用,另一部分空氣主要起到冷卻發電機組腔體的作用,對發電機組腔體內部的發動機、發電機及消音器起到冷卻作用;現有發電機組的進氣一般直接通過發電機組殼體上的氣口來完成,導致發電機組噪音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靜音型發電機組的進氣消音結構,該進氣消音結構能有效降低發電機組的噪音,并能有效降低發電機組內腔的溫度。
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靜音型發電機組的進氣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及緊固連接于底盤上的殼體,殼體對應于發電機一端側部設有機柜進氣口,殼體右端密封設置右側板,在右側板內側設置機艙側板,機艙側板邊緣朝向右側板一側彎折,機艙側板的彎折部貼靠于右側板上,在機艙側板上還設置有導風板,導風板與機艙側板的彎折部之間形成電機進氣腔,機柜進氣口連通電機進氣腔;右側板上部中間位置開設電機進氣口,殼體內部沿長度方向布置導風隔板,導風隔板與殼體之間形成獨立腔室,右側板上與該獨立腔室相對應位置設有動力出風口;殼體上對應于發動機一端側部設有空濾進氣口,殼體內部對應于空濾進氣口處設有空濾進氣腔,空濾進氣腔內部設有腔室隔板。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盤邊緣設有氣口。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空濾進氣口設置為進氣格柵。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明產品構思巧妙、布局合理,通過針對現有發電機組在工作時存在的噪音大、冷卻效果差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使得進入發電機組腔體內部的空氣經過流向合理的導流,實現對于發電機組腔體內部的降噪及冷卻,達到較好的冷卻降噪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中,包括殼體1、機柜進氣口2、空濾進氣口3、電機進氣腔4、電機進氣口5、動力出風口6、腔室隔板7、空濾進氣腔8、機艙側板9、右側板10、導風隔板11、底盤12、導風板13等。
如圖1所示,本發明是一種靜音型發電機組的進氣消音結構,包括底盤12及緊固連接于底盤12上的殼體1,殼體1對應于發電機一端側部設有機柜進氣口2,殼體1右端密封設置右側板10,在右側板10內側設置機艙側板9,機艙側板9邊緣朝向右側板10一側彎折,機艙側板9的彎折部貼靠于右側板10上,在機艙側板9上還設置有導風板13,導風板13與機艙側板9的彎折部之間形成電機進氣腔4,機柜進氣口2連通電機進氣腔4;右側板10上部中間位置開設電機進氣口5,殼體1內部沿長度方向布置導風隔板11,導風隔板11與殼體1之間形成獨立腔室,右側板10上與該獨立腔室相對應位置設有動力出風口6;殼體1上對應于發動機一端側部設有空濾進氣口3,殼體1內部對應于空濾進氣口3處設有空濾進氣腔8,空濾進氣腔8內部設有腔室隔板7。空濾進氣口3設置于空濾進氣腔8下部位置,空氣由空濾進氣口3進入空濾進氣腔8后,向空濾進氣腔8上部流動,并經由空濾進氣腔8頂板反折后朝向腔室隔板7一側流動,空氣流經腔室隔板7后,從腔室隔板7頂部繞過,朝向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部位流去。
底盤12邊緣設有氣口,氣口可以增強進氣/出氣效果。
空濾進氣口9設置為進氣格柵,進氣格柵避免了空氣直接流動造成的聲響。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在工作時,發電機組外部的空氣經由空濾進氣口3、機柜進氣口2、電機進氣口5及底盤12上的氣口進入發電機組腔體內部。經由空濾進氣口3進入發電機組內的空氣,首先進入空濾進氣腔8,進入空濾進氣腔8內的空氣經由腔室隔板7阻擋后,換向即空氣有一個“翻墻”的效果,避免空氣直接流動產生的噪音,此處空氣依次經由空濾進氣口3、空濾進氣腔8及腔室隔板7后進入發電機組腔體中、發動機一側,經由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進入發動機機體中,供發動機燃燒做功用;發電機一側空氣由機柜進氣口2、電機進氣口5進入發電機組內,一部分空氣對發電機進行冷卻,另一部分空氣流向發動機處,供發動機做功用,此處空氣具體流向如下,空氣經由機柜進氣口2流入電機進氣腔4中,空氣進入電機進氣腔4后,由導風板13對空氣進行導向作用,由于導風板13下端與柜體底板之間留有距離,空氣進入電機進氣腔4后,一部分經由導風板13導向后,向上流動,進入發電機組柜體上部,另一部分從導風板13與柜體底板之間的間隙流出,進入發電機處,對發電機進行冷卻作業;電機進氣口5處進入的空氣直接對發電機進行冷卻作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03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