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單體及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69438.4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984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建平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B01D45/14;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張祥明 | 
| 地址: | 250013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管旋流 除塵 單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設備技術領域,涉及對工業廢氣等含有灰塵、霧滴的飽和濕煙氣及含有霧滴氣溶膠的其他氣體進行除塵除霧的裝置,具體來說是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單體及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
背景技術
當前大氣污染嚴重霧霾給人們的生活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國家環保部要求煙塵超低排放,煙塵排放指標小于5mg/Nm3.目前煙氣治理的最好工藝就是布袋除塵+濕法脫硫,布袋除塵后煙氣含塵量能降至30mg/Nm3,但是煙氣經濕法脫硫吸收塔后煙塵不降反升,達到40-50mg/Nm3.原因就在于煙氣經濕法脫硫后排放的凈煙氣中帶有大量的石膏霧滴,吸收塔內雖裝有除霧器但效果不好,不能吸收15um以下的塵粒和霧滴,造成外排的凈煙氣中煙塵排放量大,石膏雨現象嚴重,嚴重污染大氣。
在已有技術中旋流板塔是70年代發明,80年代用于鍋爐煙氣除塵、脫硫的一體塔(也稱為水膜除塵塔)。該塔的旋流裝置為一體裝置,無論塔徑大小都設每層一個旋流裝置,其原理是含塵煙氣流過旋流板時,一是利用旋流板表面的液膜粘附煙氣中的灰塵;二是利用煙氣旋轉的離心力將灰塵和霧滴拋向塔壁有塔壁上當液膜粘附灰塵和液滴匯成液流流回塔底,除塵效果僅為50-60%,出塔煙塵含量大于200mg/Nm3。究其除塵效果差的原因,一是過流煙速太低僅有2.5-3.5m/s,所產生的離心力不足以將煙塵和霧滴全部拋至塔壁被液膜收集,失去向心力的煙塵和霧滴隨煙氣排出塔外;二是因為塔徑過大靠近中心盲板的煙氣運行距離太大再低煙速的情況下灰塵失去動力隨煙氣排出致使除塵效率過低達不到現行煙塵排放標準;三是旋流板塔是獨立裝置建造費用高,在含硫煙氣除塵中旋流板的防腐難以解決,現實中90%采用麻石(花崗巖)建造,麻石砌碶縫隙難以密封造成煙氣正壓時塔壁泄露,塔外掛硫,煙氣負壓時引風機腐蝕嚴重,致使該塔除塵脫硫均不能達標。因此,在目前,旋流板塔已基本被淘汰。
現行的旋流板除霧器也是以整體形式安裝在脫硫塔內工作原理也是使過流煙氣旋轉產生離心力將煙氣中的霧滴拋向塔壁,由塔壁液膜收集匯流,同樣該裝置也是由于煙速低,煙氣運行距離大影響除塵除霧的效果,該裝置無法達到煙塵排放5mg/Nm3的現行標準。現實中很少采用旋流板除霧器。
為解決煙氣排放超標問題,現行做法是在濕法脫硫后增加了一種濕式凈電除塵裝置,經濕式凈電除塵處理后的煙氣雖能達到5mg/Nm3以下的排放標準,但其設備龐大,造價高,能耗大,特別在已有脫硫系統中很難增加濕式凈電除塵器,即是新建項目增設濕式凈電除塵器其建設投資,運行成本、維護成本大,建設單位也難以承受。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除塵、除霧效果不好,不能達到國家標準除霧器以及設備龐大、造價高、能耗大、運行維護成本大,系統操作維護困難、壓損大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能替代現有脫硫吸收塔內的除霧器及濕式凈電除塵器的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單體及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多管旋流除塵除霧器單體,該單體為集液筒,所述集液筒內下部安裝有第一旋流子,內上部安裝有第二旋流子,所述第一旋流子上方安裝有沖洗裝置;所述集液筒外壁還固定連接至少一個縱向集液槽,所述集液槽與所述集液筒相通。
本發明還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優選的,所述集液筒橫截面為圓形或正多邊形;所述集液筒橫截面為圓形時,所述集液筒壁與所述集液槽連接處開有縱向泄液槽,所述泄液槽的寬度小于所述集液槽的寬度。
優選的,所述集液筒橫截面為圓形時,所述集液槽由所述集液筒與集液筒外套設的相應的正多邊形筒體的頂角處之間的空隙形成。
優選的,所述旋流子包括有旋流葉片、外圈和中心管;所述旋流葉片外側固定連接于外圈,內側固定連接于中心管;所述外圈外壁固定于集液筒內壁上;
所述沖洗裝置包括有沖洗水管、噴嘴和中心管帽;所述中心管帽可拆卸式安裝于中心管的頂部,中心管帽設有一通孔,所述沖洗水管貫穿通孔,所述噴嘴位于沖洗水管末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旋流子的上方。
優選的,所述集液筒橫截面為圓形時,所述集液筒直徑為300mm-600mm,高度為800mm-1500mm,所述旋流葉片在集液筒內成外向角;所述集液筒橫截面為正多邊形時,所述集液筒內切直徑為300mm-600mm,高度為800mm-1500mm,所述旋流葉片在集液筒內設計成內向角;所述外向角或內向角的徑向角范圍均為±10-20°,水平角范圍均為20-30°,重合度的范圍均為20-25%;所述旋流葉片的厚度為3-10mm,數量12-24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建平,未經王建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943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萘系減水劑尾氣回收系統
- 下一篇:一種易清潔的汽車空調濾清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