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肋片的強化傳熱電石鍋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68813.3 | 申請日: | 2016-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29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紅;殷寶振;羅佳;尹洪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1/32 | 分類號: | C01B31/32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潘迅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肋片 強化 傳熱 電石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強化換熱領域,涉及一種帶肋片的強化傳熱電石鍋。
背景技術
電石是重要的化工基礎原料,工業上采用電爐還原法生產,熔融電石出爐后在電石鍋內冷卻和凝結?,F有電石鍋大約可盛裝熔融電石1噸/鍋,每次10鍋,相鄰出爐時間間隔約為60分鐘,而現有的電石鍋冷卻方式采用放在冷卻車間自然冷卻,冷卻時間需三小時左右,才能吊裝出鍋然后裝車;裝車后,電石鍋內電石仍然有較高溫度,還需再放在冷卻車間冷卻12小時,這導致要根據產能來定制3倍的電石鍋數量,同時,運輸周期過長,這些都嚴重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本發明專利針對以上不足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外加肋片的電石鍋,本發明電石鍋能夠強化電石鍋換熱,縮短電石鍋冷卻時間,從而縮短電石產品運輸周期,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單位時間內的換熱量增加,為有效利用熔融電石余熱提供了條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電石鍋所載高溫熔融電石冷卻時間長,余熱無法有效利用等問題,本發明在電石鍋及肋片的結構上進行優化設計,提供一種帶肋片的強化傳熱電石鍋,在電石鍋外壁增設等截面矩形肋片,增加換熱面積。
根據傳熱學相關知識計算肋片換熱量和換熱系數;根據相關的肋片國標,選出適當的肋片尺寸和空間布局;驗證理論計算的合理性;由于工作環境的惡劣性,采用整體鑄造的方式在電石鍋上添加等截面矩形肋片,來應對高溫的環境,延長使用壽命。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帶肋片的強化傳熱電石鍋,用于盛裝初始溫度高達2000℃的熔融電石,包括鍋殼本體1、矩形肋片2和鍋殼上側延伸帽3三部分;鍋殼本體1、肋片2和鍋殼上側延伸帽3整體鑄造而成,避免焊接接縫處在高溫條件下出現開焊或斷裂;鍋殼本體1上添加等截面矩形肋片2,增加換熱面積,應對高溫的環境,延長使用壽命;鍋殼上側延伸帽3延伸至另一個電石鍋頂部,保證熔融電石裝鍋時能夠多口電石鍋連續盛裝,避免熔融電石落于鍋外。
在現有的電石鍋外表面設計合理的肋片厚度6,間距4和肋高5,肋片厚度6為1.4cm~0.3cm,肋高5為7.0~4.5cm,兩個肋片之間的間距6為5.8~1.0cm,。肋片的具體形狀,考慮到由于電石的溫度較高,所以采用矩形肋片,矩形等截面肋片添加在迎風側。電石鍋和肋片為整體鑄造而成,這樣有利于延長使用壽命,避免焊接出現的問題。通過增加翅化比和對流換熱系數,達到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換熱量,從而減小冷卻時間,增加每個電石鍋在單位時間內的使用頻率,最大程度上減少電石鍋的數量。縮短電石產品運輸周期,同時也使單位時間內的換熱量增加,為有效利用熔融電石余熱提供了條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該強化傳熱電石鍋可以應用于超高溫工作環境;強化電石鍋的對流換熱系數,相比于未加肋片的電石鍋,對流換熱系數由原來的74W/(m2·K)增加到145W/(m2·K),肋片效率達到56.7%,翅化比為3.173。該發明一方面可以加快電石冷卻,有效縮短電石產品運輸周期,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單位時間內的換熱量增加,且釋放出的熱量能夠達到再次利用的條件,為有效利用熔融電石余熱提供了條件。
附圖說明
圖1為電石鍋正視圖;
圖2為肋片的結構圖;
圖中:1鍋殼本體;2肋片;3鍋殼上側延伸帽;4肋間距;5肋高;6肋厚。
具體實施方式
盛裝電石的電石鍋由鍋殼本體1、鍋殼上側延伸帽3兩部分構成。為強化原有電石鍋的換熱效果,減少電石產品的運輸周期,在原有電石鍋上添加矩形等截面肋片2,肋片的設計增加了對流換熱的面積,強化對流化熱,肋片通過鑄造的形式與電石鍋一同澆鑄成型,避免由于高溫使得焊接處出現斷裂的情況,延長使用壽命。鍋殼上側延伸帽3延伸至另外一個電石鍋頂部,從而引流到下一個電石鍋,保證熔融電石裝鍋時能夠多口電石鍋連續盛裝,避免熔融電石落于鍋外。肋片的放置位置為平行于傾斜面,角度為56度。通過計算:肋片的厚度6為0.41cm,間距4為1.84cm,肋高5為4.8cm的對流換熱效果達到理想值,對流換熱系數從原有的74W/(m2·K)增加到145W/(m2·K),翅化比達到3.173。在外部再進行強制對流換熱,換熱效果會比原始的情況更加可觀,對余熱的回收創造了條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88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