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扇及散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66410.5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34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楯成;黃詩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5/08 | 分類號: | F04D25/08;F04D29/58;F04D29/26;F04D29/40;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鄭泰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扇 散熱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風扇及散熱裝置,風扇包括葉輪及扇框。扇框具有底部及兩導流部,導流部分別位于底部的兩相對側,葉輪設置于扇框,并位于導流部之間。各導流部由底部往葉輪的軸向方向延伸,并有迎風側及背風側,迎風側與背風側分別具有曲面,迎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不同于背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本發明亦公開具有風扇的散熱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扇及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裝置的效能不斷提升,散熱裝置已成為現有電子裝置不可或缺的配備之一,因為電子裝置所產生的熱能若不加以適當的散逸,輕則造成電子裝置的效能變差,重則導致電子裝置的損毀。因此,高效能的散熱裝置一直是電子產業界所積極研發的對象。
在現今的散熱裝置中,最廣泛被使用的組合為風扇加上散熱鰭片組的組合。而風扇的型式中,一般可根據其入風口與出風的方向區分為軸流式風扇與離心式風扇。其中,軸流式風扇具有效率高、風量大與噪音較小等優點,一般安裝于散熱鰭片組之上,因此,較冷的氣流可由風扇由入風口吹入散熱鰭片組,經過散熱鰭片后,熱風經由出風口吹出。但是,這種設計方式將造成整體的厚度較大,不利于薄型化發展趨勢及設計需求。
離心式風扇雖可達到改變出風方向的目的而可設置于散熱鰭片組的內部,使散熱裝置具有較小的體積,但是,相對于軸流式風扇而言,卻具有效率不高,風量較小與噪音較大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風扇及散熱裝置。本發明的風扇可達到改變出風方向的目的,同時具有軸流式風扇的高效率、風量大與低噪音的優點,還使搭配此風扇的散熱裝置具有薄型化及高效能的特點。
本發明提出一種風扇,包括一葉輪及一扇框。扇框具有一底部及兩導流部,所述兩導流部分別位于底部的兩相對側。另外,葉輪設置于扇框,并位于所述兩導流部之間。其中,各導流部可由底部往葉輪的軸向方向延伸,并有一迎風側及一背風側。迎風側與背風側分別具有一曲面,且迎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不同于背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
在一實施例中,迎風側及背風側依據葉輪的旋轉方向分別定義,迎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小于背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且迎風側的曲面的導流路徑小于背風側的曲面的導流路徑。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兩導流部分別位于底部的兩相對的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而底部還具有分別與第一側及第二側連接的兩相對的一第三側與一第四側,且第三側與第四側分別對應于風扇的兩個徑向出風方向。
在一實施例中,扇框還具有一環狀部,環狀部設置于底部,并環設于葉輪的外周緣。另外,扇框還具有一中心部及兩支撐部,中心部位于扇框的中間區域。其中,葉輪對應設置于中心部,且所述兩支撐部的兩端分別連接中心部與所述兩導流部。另外,支撐部由中心部往導流部的延伸方向與風扇的一徑向出風方向相互傾斜。
在一實施例中,風扇可為斜流式風扇。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搭配上述風扇的散熱裝置。散熱裝置包括一散熱鰭片組及一風扇。散熱鰭片組具有一容置空間,且風扇設置于容置空間。其中,風扇包括一葉輪及一扇框。扇框具有一底部及兩導流部,所述兩導流部分別位于底部的兩相對側。另外,葉輪設置于扇框,并位于所述兩導流部之間。其中,各導流部可由底部往葉輪的軸向方向延伸,并有一迎風側及一背風側。迎風側與背風側分別具有一曲面,且迎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不同于背風側的曲面的曲率半徑。
在一實施例中,迎風側及背風側依據葉輪的旋轉方向分別定義。
在一實施例中,散熱鰭片組具有多個散熱鰭片,所述多個散熱鰭片沿一第一方向并排設置,且所述多個散熱鰭片分別沿與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延伸。另外,散熱鰭片沿第二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高度及一第二高度,且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的二分之一。因此,具有第一高度的所述散熱鰭片可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64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