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選育水稻三系強恢復系H570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65313.4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6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童漢華;張鵬;高譽;鐘錚錚;劉美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1/04 | 分類號: | A01H1/04;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 地址: | 311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選育 水稻 三系強 恢復 h570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三系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選育水稻三系強恢復系H570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三系雜交水稻育種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親本恢復系的選育。雜交水稻的恢復基因主要來源于南亞低緯度秈稻。三系雜交稻恢復系的選育方法主要有測交篩選、雜交選育和輻射誘變等。傳統(tǒng)育種技術一般通過有性雜交技術,將恢復基因直接導入到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品種材料,再經(jīng)過多代測恢選擇進而育成穩(wěn)定的恢復系。恢復系的選育可分為兩個發(fā)展時期:一是雜交水稻研究初期以測交篩選恢復系,如IR24、IR26、IR661、泰引1號等,二是80年代至現(xiàn)在以測交篩選和人工制恢雜交選育為主選育恢復系如明恢63、測64-7和桂33等。
水稻的雜種優(yōu)勢來源于雙親的遺傳差異和性狀互補。我國恢復系育種以IR24、IR26、IR30和IR36等品種和它們的衍生系明恢63及測64等作主體親體,采用“恢×恢”的配組方式進行人工制恢選育恢復系。利用這些品種作親本,相互間雜交選育的恢復系雖能在抗性、熟期、品質等單一性狀上得到改良,但是它們的遺傳基礎相似、親緣相近,因而對增強雜種優(yōu)勢,提高雜種產量的作用不明顯。
優(yōu)良的植株形態(tài)是水稻超高產的基礎,自從理想株型的概念提出以來,國內外不少水稻育種家圍繞這一育種上的重要主題展開了研究,設想了各種超高產水稻的理想株型模式,如IRRI的“少蘗、大穗”模式,黃耀祥的“半矮稈叢生早長超高產株型”模式,楊守仁的“直立大穗型”模式以及周開達的“重穗型”模型等。針對長江中下游生態(tài)區(qū),袁隆平院士提出了如下的超高產植株形態(tài)模式:株高100cm左右,劍葉挺直,葉片向內微卷成凹形,并且較厚,株型適度緊湊,分蘗力中等,葉下禾,灌漿后稻穗下垂,穗長25~30cm,每穗總粒數(shù)180粒左右。但是目前,秈型三系雜交稻葉片還是普遍軟、薄、披、散,株型并無太大改觀。因此,如何將水稻理想株型與雜種優(yōu)勢相結合,還有待育種家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選育水稻三系強恢復系H570的辦法,這種方法將爪哇稻的理想株形基因、粳稻的廣親和基因和秈稻的強恢復基因聚合在一起,通過秈粳漸滲方式選育出株葉形良好的水稻三系強恢復系。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這樣一種選育水稻三系強恢復系H570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研究不同雜交配組方式下后代分離變化,共設計四種配組方式:①粳型廣親和系/秈型恢復系;②粳型廣親和系/秈型恢復系//粳型廣親和系;③粳型廣親系/粳型廣親和系//秈型恢復系;④秈型不育系/秈型恢復系//粳型廣親和系;研究表明,第③種配組方式“秈粳中間型(或粳型)廣親和系/粳型廣親和系/秈型恢復系”的選擇效果較好;
步驟2,進一步對現(xiàn)有秈型恢復系通過廣親和系作為橋梁,適當增加粳稻親緣進行遺傳改良,不要片面追求后代材料的秈粳比例,只要育成的后代恢復系在直觀上有部分偏粳的特征特性,或程氏指數(shù)在10-18之間即可,選育偏秈型廣親和恢復系;
步驟3,通過利用秈粳中間型爪哇稻材料WL1312與粳型廣親和材料輪回422雜交后代F4選系為母本,再與強恢復系明恢63雜交,經(jīng)過多年多代的系統(tǒng)選擇和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的抗性評價,育成廣親和強恢復系DI508;
步驟4,對DI508干種子進行輻射誘變,在DI508的輻射誘變后代變異群體HK2中選擇超親(株型、米質、抗性等性狀)遲熟變異單株,通過海南、浙江兩地定向選擇,最終選育出恢復系H570。
進一步,所述DI508的程氏指數(shù)為14,與秈、粳統(tǒng)一測驗種雜交,雜種F1的結實率為62.4%-73.9%,說明DI508是一個偏秈型廣親和恢復系。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針對我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親本遺傳基礎較狹窄、稻米品質欠佳等難題,通過不育系和恢復系品質同步改良,結合部分秈粳雜種優(yōu)勢利用的技術路線,選育“前松后直”新株型的優(yōu)質雜交稻,優(yōu)勢如下:
第一:H570的育成,改變了育種家長期以來習慣于在變異群體中選擇早熟單株的傳統(tǒng)選育思路。用該恢復系配制的超級雜交稻中浙優(yōu)1號株型新穎、米質主要指標達國標1-2級標準,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適宜在南方稻區(qū)作單季稻種植,連續(xù)多年被農業(yè)部和浙江、廣西、江西、湖南等省(區(qū))列為主推品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稻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水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53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匍枝馬尾藻無性種苗繁育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兩系法雜交水稻直播制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