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激光弧垂監測裝置的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64330.6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4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吉;夏開全;李茂華;劉巖;任西春;鄧元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25/00 | 分類號: | G01C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激光 監測 裝置 檢測 系統 | ||
1.一種用于激光弧垂監測裝置的檢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全站儀(1)、近端固定平臺(3)和遠端移動平臺(7);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儀(1)設置在標準測量設備安裝平臺(10)上;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上設置有安裝平臺(15)和激光信號調整器(8);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和所述遠端移動平臺(7)設置在移動導軌(1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平臺(15)設置有恒溫控制箱(9);所述恒溫控制箱(9)內部設有待檢裝置(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和所述遠端移動平臺(7)分別設有光學調整架;
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和所述遠端移動平臺(7)分別設有近端反射器(4)和遠端反射器(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和所述遠端移動平臺(7)分別設有通光孔(6);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和所述遠端移動平臺(7)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兩者設置的所述通光孔(6)在同一直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系統的測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全站儀(1)和待檢裝置(2)分別安裝在標準測量設備安裝平臺(10)和安裝平臺(15)上;
(2)將待檢裝置(2)置于近端固定平臺(3)通光孔(6)外側使其輸出的光線穿過所述近端固定平臺(3)和所述遠端移動平臺(7)的通光孔(6);
(3)調整近端反射器(4)和遠端反射器(11),使多路折疊光線相互平行;
(4)調整全站儀(1)和待測裝置(2)的高度,使全站儀(1)光線通過兩個所述通光孔(6),調整全站儀(1)的光路與待檢裝置(2)的光路重合;
(5)在25m距離內測量:遠端移動平臺(7)的通光孔(6)的外側設置一反射板,用全站儀(1)和待檢裝置(2)交替對25m距離內的測量點進行測量;
(6)對25m~500m距離范圍內的測量:移去遠端移動平臺(7)的通光孔(6)外側的反射板,設定50m、100m、150m、200m、300m、400m、500m七個點,交替用全站儀1和待檢裝置2進行測量;
(7)重復步驟(5)和(6)3次,分別計算全站儀(1)和待檢裝置(2)的3次測量平均值;
(8)計算步驟(7)所得的6次測量平均值的測量誤差,并確定測量結果是否符合要求。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系統的不確定度的計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下式計算待檢裝置的示值誤差:
S=l-(L1-L0) (1)
上式中:
S—待檢裝置的示值誤差;
l—待檢裝置的測量示值;
L1—全站儀的測量示值;
L0—全站儀的起始位置示值;
(2)按下式2計算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uc2(S)=u2(l)+u2(L2)+u2(L1)+u2(L0) (2)
上式中:
uc(S)—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u(l)—待檢裝置測量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u(L0)—全站儀與待檢裝置光點不一致性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分量;
u(L1)—全站儀測量誤差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u(L2)—激光誤差補償模塊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3)按下式3計算擴展不確定度U:
U=K·uc(S) (3)
上式中:K=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433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機動車轉向燈罩
- 下一篇:打火機(大型寶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