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量潤滑系統內外管連接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64300.5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24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袁松梅;朱光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袁松梅 |
| 主分類號: | B23Q11/10 | 分類號: | B23Q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創新實專利事務所 11121 | 代理人: | 姜榮麗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量 潤滑 系統 內外 連接 裝置 | ||
1.微量潤滑系統內外管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外殼A、連接外殼B、連接內芯 A、連接內芯B、快擰接頭A、快擰接頭B、連接內芯O型密封圈、連接外殼O型密封圈和銅墊圈; 所述連接內芯A尾部螺紋連接在連接外殼A內部,連接內芯A頭部伸出連接外殼A的一端,并 且所述連接外殼A的一端連接快擰接頭A,形成所述連接裝置的A部分;所述的連接內芯B的 尾部螺紋連接在連接外殼B內部,連接內芯B頭部伸出連接外殼B的一端,并且所述連接外殼 B的一端連接快擰接頭B,形成所述連接裝置的B部分;將連接外殼A和連接外殼B的另一端螺 紋連接,實現A部分和B部分的連接;所述A部分的連接內芯A頭部和快擰接頭A分別用于連接 一段內管和外管,所述B部分的連接內芯B頭部和快擰接頭B分別用于連接另一段內管和外 管,實現需要連接兩段內管和外管的連接,得到雙層介質傳輸通道。
所述的連接外殼A和連接外殼B結合處配有連接外殼O型密封圈;所述的快擰接頭A和連 接外殼A之間、快擰接頭B和連接外殼B之間配有銅墊圈;連接內芯A和連接內芯B之間配有連 接內芯O型密封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潤滑系統內外管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內芯 A和連接內芯B的位置可互換,所述的連接外殼A和連接外殼B的位置可互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潤滑系統內外管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內芯 B的尾部設置有一圓柱形密封凹槽,所述的連接內芯A的尾部設置有一圓柱形密封凸臺,所 述的密封凹槽與密封凸臺為配合結構,當連接外殼A與連接外殼B連接的同時,連接內芯A尾 部的密封凸臺將插入連接內芯B尾部密封凹槽,在連接外殼A和連接外殼B連接螺紋的旋緊 作用下,連接內芯A和連接內芯B之間設置的連接內芯O型密封圈壓緊,實現內層介質傳輸通 道的密封;所述的連接內芯A和連接內芯B的頭部均設置有圓錐凸臺,在將連接內芯A和連接 內芯B插入內管時,利用內管管路的彈性使內管管路在與圓錐凸臺結合處膨脹,實現與內管 的緊密結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潤滑系統內外管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外殼 A和連接外殼B均為內部通有圓形階梯孔的管狀外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潤滑系統內外管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內芯 A和連接內芯B均為細長階梯圓柱形結構,在圓柱形結構中心通有細長孔作為內層介質傳輸 通道;所述連接內芯A和連接內芯B的頭部設有圓錐凸臺以連接內層管,尾部設置密封凸臺 或密封凹槽,靠近尾部位置設置圓柱面,所述圓柱面外緣上設有外螺紋用于與連接外殼A或 連接外殼B配合連接;在所述圓柱面的端面布置行星分布的圓柱通孔,與連接外殼A與連接 內芯A之間的空間、連接外殼B連接內芯B之間的空間一起作為外層介質傳輸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袁松梅,未經袁松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430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鋼板自動打磨設備
- 下一篇:一種鋁屑回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