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63553.0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51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東霞;代衛東;和學慶;朱海麗;毛艷敏;高建;薛永豐;鄭衛忠;蔣利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衛忠;劉東霞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富邦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11014 | 代理人: | 蔡志勇,邵長松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組合式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制作預制件:制作底座(1)和橋板(4)的預制件,橋板(4)為拱形,底座(1)的上側設有容納橋板(4)兩端的凹槽(2),橋板(4)的兩端開設有橫向的過漿孔(5)和橋板固定孔,底座(1)凹槽(2)兩側壁開設有與橋板固定孔對應的底座固定孔;
S2,安裝預制件:將底座(1)固定在預定位置,將橋板(4)吊裝至相鄰兩個底座(1)上,橋板(4)的端部插入凹槽(2)內,將固定件(3)穿過橋板固定孔和底座固定孔,固定件(3)的兩端與底座(1)固定連接;
S3,澆注混凝土:將混凝土澆注至橋板(4)端部兩側的凹槽(2)內,在凹槽(2)內構成第一混凝土層(6),第一混凝土層(6)的上側面低于凹槽(2)上端面20~30cm;在第一混凝土層(6)的上側均勻放入多個鋼筋籠(9),然后在第一混凝土層(6)上側繼續澆注混凝土形成第二混凝土層(8),所有鋼筋籠(9)內的混凝土體積之和為第二混凝土層(8)體積的50%~80%,在澆注第一混凝土層(6)和第二混凝土層(8)的過程中利用振搗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搗器包括外殼(10)以及固定在外殼(10)內的振動發生裝置,外殼(10)的側壁上開設有砂漿入口(12),外殼(10)的上端開設有排氣口(17),下端開設有砂漿出口(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發生裝置包括偏心筒(13)和電機(16),偏心筒(13)豎直設置,偏心筒(13)兩側的壁厚相異,電機(16)通過旋轉軸(14)固定在偏心筒(13)的上端,旋轉軸(14)連接并帶動偏心筒(13)旋轉,偏心筒(13)的底部與砂漿出口(15)連通,偏心筒(13)的內腔連通所述砂漿入口(12),偏心筒(13)上端連通排氣口(1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混凝土包括骨料、水泥、水和石油瀝青,骨料中的細骨料為平均粒徑小于等于0.4mm的河砂,細骨料的含泥量小于3%,骨料中的粗骨料含泥量小于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混凝土的水灰比為0.43~0.5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第二混凝土層(8)完成養護后,在第二混凝土層(8)的表面噴涂一層厚漿型環氧漆,厚漿型環氧漆的厚度為4~5cm。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層(8)的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是由多個底座本體(101)沿凹槽(2)長度方向組合而成,在相鄰兩個底座本體(101)的凹槽(2)內設有連續的鋼筋(18)。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2)的底部還開設有定位槽(7),橋板(4)的端部固定在定位槽(7)內。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橋梁組合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的水中含有200~300ppm的碳酸氫鈣和300~400ppm的碳酸氫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衛忠;劉東霞,未經鄭衛忠;劉東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355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