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人力撲翼飛行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63268.9 | 申請日: | 2016-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18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宋兆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兆會 |
| 主分類號: | B64C33/02 | 分類號: | B64C33/02 |
| 代理公司: | 長春市東師專利事務所 22202 | 代理人: | 張鐵生 |
| 地址: | 130318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力 飛行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運動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力撲翼飛行器。
背景技術
目前撲翼飛行器的研究水平日益提高,由于軍事營救等領域的應用,近些年來逐漸向微型飛行器方面發(fā)展,而大型可載人類的撲翼飛行器研究較少;另一方面,現(xiàn)有撲翼飛行器多采用電動或油動驅動,完全由人力驅動的撲翼飛行器研究較少,采用電動或油動的飛行器需要攜帶電池或油,這樣增加了飛行器的載重,飛行器的設計難度也隨之增大;而且現(xiàn)有載人撲翼飛行器的傳動機構比較復雜,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能量損失;飛行器骨架、撲翼等方面也不滿足完全由人力驅動的撲翼飛行器簡單有效的要求。
目前人力載人撲翼飛行器和有動力撲翼飛行器的技術都不成熟;競技體育唯獨沒有人力飛行沒有項目,本發(fā)明能真正讓人靠自己的力量利用撲翼技術來完成單人起飛、飛翔、滑翔、空中轉彎、降落,填補此項目的空白;旅游觀光雖有像滑翔三角翼、滑翔傘等空中項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大型載人撲翼飛行器的結構復雜,飛行器整體重量大,傳動過程能量損失嚴重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讓人靠自己的力量利用撲翼技術來完成單人起飛、飛翔、滑翔、空中轉彎、降落的運動器械,人力撲翼飛行器。
人力撲翼飛行器,包括本體1、撲翼2、動力機構3、載人裝置4、尾翼5;所述的動力機構3包括驅動軸33和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驅動連接架31、驅動拐臂32、鞋子36;驅動拐臂32通過驅動軸33安裝在軸座14上,軸座14通過固定架13與本體1相連接;其中驅動拐臂32為空間折桿狀,一端水平設置,另一端豎直設置;其中一側驅動拐臂32設有換向機構;驅動連接架31設置在驅動拐臂32水平一端,驅動連接架31與撲翼2由吊索311連接;伸縮桿35設置在驅動拐臂32下方,鞋子36安裝在伸縮桿35的下部,與伸縮桿35鉸接。
所述的驅動連接架31為C字狀,吊索311一端連接在驅動連接架31上,另一端與驅動連接部211相連。
所述的驅動拐臂32上還設有彈性體34,彈性體34設置在驅動拐臂32豎直一端,與伸縮桿35相連,彈性體34在左右運動時有彈性,前后運動時無彈性。
所述的撲翼2包括: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大臂21、小臂22、翼膜23、拉索24;大臂21前端與撲翼連接部12鉸接;大臂21本體的末端設置有連接軸218;小臂22通過連接軸218與大臂21鉸接。
所述的大臂21包括驅動連接部211、翼骨支座215、內撲翼骨架217、連接軸218;大臂21本體為空間彎曲狀,彎曲部位整體平滑曲線過渡;翼骨支座215設置在靠近連接軸218的一端;內撲翼骨架217整體為弧狀,有彈性,內撲翼骨架217固定在翼骨支座215上;固定塊219固定在大臂21本體的末端,連接軸218的上方;外翼骨限位扣210設置在固定塊219的末端。
所述的大臂21、小臂22上還分別設有內翼骨限位扣216、外翼骨限位扣210;內翼骨限位扣216設置在翼骨支座215的后方;內翼骨限位扣216套在內撲翼骨架217;外翼骨限位扣210設置在固定塊219的末端;外翼骨限位扣210套在小臂22,內翼骨限位扣216與外翼骨限位扣210都有彈性。
拉索24包括大臂斜拉索242、小臂拉索244;小臂拉索244一端與支桿Ⅲ214相連接,另一端與小臂22相連接;大臂斜拉索242一端固定在架桿171上,另一端固定在大臂21本體的中間位置;大臂斜拉索242、小臂拉索244由彈力裝置25和無彈力拉索組成,彈力裝置25設置在中部,彈力裝置25兩端的拉鎖251與無彈力拉索相連;彈力裝置25包括設在內部的拉索251和外部的彈性拉索252,拉鎖251可以無彈性伸縮,拉鎖251內部分別于彈性拉索252固定;拉動拉鎖251時,拉鎖251帶動彈性拉索252作彈性伸縮,整個裝置呈有彈性伸縮;當拉鎖251伸縮長度達到極限時,整個彈力裝置25伸縮長度達到極限。
拉索24還包括前拉索241、大臂固定拉索243、后拉鎖245;前拉索241、大臂固定拉索243、后拉鎖245為柔性鋼索,無彈性;前拉鎖241一端與主支架11前端相連,另一端與小臂22相連接;大臂固定拉索243一端與主支架11中部連接,另一端與支桿Ⅲ214相連接,中間固定在支桿Ⅰ212的底部;后拉鎖245一端與主支架11后部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架13相連接。
所述的載人裝置4固定在固定架13上,在鞋子36的上方,兩伸縮桿之間,包括上半身安全帶和下半身安全帶。
所述的換向機構為齒輪換向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兆會,未經宋兆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326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星箭適配器
- 下一篇:一種小型無人機著陸尾鉤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