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馬鈴薯高壟密植全膜滴灌免耕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61642.1 | 申請日: | 2016-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944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16 |
| 發明(設計)人: | 蔣加文;馬清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加文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28408 內***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馬鈴薯 密植 滴灌 栽培 方法 | ||
1.一種馬鈴薯高壟密植全膜滴灌免耕栽培方法,
具體步驟為 :
一、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質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灌良好,土壤砂質的中性或微酸性平地與緩坡地塊;忌重茬,番茄、茄子、辣椒或甜菜、白菜、甘藍不能作為前茬地塊,以防感染相同病害;前作施用長殘效除草劑而未過殘效期地塊不能種植馬鈴薯,玉米田施用銹去津后茬不能種植馬鈴薯;無深翻深松基礎地塊,通過伏秋深翻或淺翻深松,然后耙、耢、起壟、鎮壓,達到播種狀態;黑土層較厚地塊采用深翻整地,深翻20~25厘米,機械力量強的可深翻至40厘米;黑土層較薄地塊采用淺翻深松整地,淺翻18~20厘米,深松30~35厘米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也可以伏秋耙茬起壟,墑情好的也可春整地,春整地要在早春耙耢滅茬,達到播種狀態;整地標準要求土壤細碎,土層上虛下實,壟向直,壟距及壟體高度均勻;
二、種薯選擇與處理
種薯選擇:根據本地生態特點和不同用途及市場需求,選用經過審定的高產、抗病、優質的2代以內的標準脫毒種薯;南方冬作區選擇:中晚熟鮮食品種,中薯20號,中薯6號,抗青9-1,適宜福建中南部、廣東中南部、廣西中南部、云南南部冬作種植;中原二作區選擇:克新25;東北一季作區選擇:中晚熟淀粉加工品種,東農310,適宜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東部;中薯19號和中薯20號,適宜河北北部、陜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冀張薯12號和冀張薯14號,適宜河北北部、陜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西南一季作區選擇:中晚熟鮮食品種,鄂馬鈴薯11,適宜湖北西部,云南北部,四川西昌、汶川,重慶萬州、巫溪,陜西安康,云薯105,適宜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重慶東北部,云南中部、東北部種植,黔芋7號,適宜貴州西部、西北部,湖北西部,四川中部及西南部,重慶東北部,云南東北部及西部,陜西東南部的西南春作區種植;西北一季作區選擇:天薯11號,適宜甘肅中部、東部,寧夏中南部、青海東部;種薯處理:一是變溫浸種:先將薯種在40℃~50℃的溫水中預浸1分鐘,再放入60℃溫水中,種薯和溫水的比例為1∶4,浸15分鐘;或用二是藥物浸種:用50%多菌靈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種薯15分鐘后晾干播種;采用專用馬鈴薯種衣劑包衣處理,可有效防止播種后爛種,并能起到殺菌、降低田間發病率,提高出苗率的作用;
三、播種
播期:當10厘米深度地表土層溫度連續三天穩定通過7~10℃時,即可播種;播量:人工播種3000~3600公斤/公頃;機械播種3600~4000公斤/公頃;播深:從塊莖上部到地表平面深度為6~10厘米;密度:采用壟距34厘米,苗帶20厘米栽培,株距20厘米;畦田埂高35厘米,壟高25厘米,畝保苗株數早熟品種應達到1.2萬株,中晚熟品種應達到1.25萬株;具體栽培密度可根據品種確定;在4米畦田內高壟覆地膜4條膜帶,畦田兩邊畦埂上覆膜,畦田埂上栽植3行苗帶,畦田中間四條膜帶,實行膜上三行苗帶,一穴栽植一株,膜帶間距34cm,兩邊行苗帶與畦埂間距35cm,各膜帶內行苗帶間距為20cm,株距20 cm,標準4米畦田實際栽植是15行苗帶,4米畦田增加了7行苗帶,一穴一株,畝栽植12500株,壟高25cm,畦田埂高35cm,膜下滴灌,除草劑膜下封閉免耕;即4米畦田,一膜3行苗帶,一穴1株,畝保苗1.2萬株以上,種后鋪滴灌帶覆地膜;
四、施肥
農家肥畝施用量為3~5噸,施肥量每畝施硫酸鉀二元復合肥50公斤,磷酸二銨50公斤;其中總用量的70%肥料可基施,其余做種肥,壟內撒施地正丹、20%.毒死蜱藥劑,以防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地下害蟲;葉面肥可選用畝用磷酸二氫鉀100g+100g胺鮮酯優質葉面肥,封壟前噴施2-3次;
五、馬鈴薯化控
在馬鈴薯植株高度達到品種本身正常株高55cm—60cm時,即可噴施;多效唑是15%含量的可濕性粉劑,噴施濃度以60-90mg/L,在此范圍內,隨著噴施濃度的提高,植株矮化的效果越好;對于一般程度的徒長,用60mg/L的噴施濃度即可起到控制植株徒長的作用,而對于徒長趨勢嚴重的植株,在采用大濃度噴施后,仍有旺長趨勢的,可于噴藥相隔一周后再噴施一次;
六、合理使用除草劑免耕
在蓋膜前,用90%乙草胺2000倍液、72%異丙甲草胺1500倍液進行噴霧;播后選用其中一種方式:1、每公頃用90%乙草胺1.5~2.0升,或99.9%乙草胺1.5~1.7升+70%嗪草酮600~800克;2、每公頃用90%乙草胺1.5~2.0升+75%噻吩磺隆30~35克;3、每公頃用72%異丙甲草胺1.8~2.5升+70%嗪草酮600~800克;4、每公頃用68.6%乙草胺·嗪草酮合劑1.8~2升;5、每公頃用33%二甲戊樂靈4.0~6.0升,田間免耕;
七、病害防治
1、晚疫病:發病前用80%代森錳鋅500倍液加氨基寡糖素,或80%噴克加氨基寡糖素600~800倍液,或80%大生加氨基寡糖素600~800倍液噴施防治;發病后用25%或35%的甲霜靈加氨基寡糖素,或72%的克露加氨基寡糖素,或75%的百菌清加氨基寡糖素,或64%的殺毒礬加氨基寡糖素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量1500~2250克,加水50升稀釋噴施防治,每隔7天噴一次,交替換藥,以防使用同一藥劑真菌產生抗藥性;
2、病毒病:可用抗病毒1號加乙蒜素,或2%菌克毒克加乙蒜素300倍液噴霧防治;
3、環腐病:切刀消毒和藥劑浸種;
切塊播種時,切刀用70%酒精或5%來蘇兒水消毒,同時按 100公斤種薯用75%百菌清0.1公斤和1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鉬、硼、銅、鋅、鎂拌種消毒;
八、蟲害防治
馬鈴薯的蟲害主要是蚜蟲、28星瓢蟲和地下害蟲;主要防治方法:
1、蚜蟲:防治用40%腚蟲瞇加氨基寡糖素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加氨基寡糖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
2、28星瓢蟲:用80%敵百蟲500倍液+氰戊菊酯2000倍液加氨基寡糖素噴霧防治,或用20%氯蟲苯甲酰加氨基寡糖素每畝用10毫升噴霧,發現成蟲即開始防治;
3、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蠐螬和地老虎,在播種時可施用田狀元顆粒劑900g~1500g/畝拌肥;
九、收獲
葉子變黃時就可以挖出馬鈴薯,1、收獲時間:一般早熟品種7月上旬,中晚熟品種9月中下旬起收;收獲前一周化學殺秧或割秧;2 、收獲方法:收獲前收回滴灌帶,機械或人工收獲;人工破壟,要求趟得正,不跑茬,不偏墑,摟凈揀光;收獲后的馬鈴薯在田間堆放蓋土保存,防止曬成青薯;3 、貯藏:夜間氣溫降至零下時,清選入窖,挑出病爛薯;窖貯馬鈴薯的容量不應超出窖內容量的三分之二,窖溫控制在1℃~3℃,濕度控制在85%~90%,窖內要隨時通風來調節濕度和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加文,未經蔣加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16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家庭食用菌栽培方法
- 下一篇:滿天星百香果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