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加速度傳感芯片的動作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61443.0 | 申請日: | 2016-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974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吳遠豪;楊東岳;林鵬;余海鵬;夏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成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F3/034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代春蘭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加速度 傳感 芯片 動作 識別 方法 | ||
1.一種基于加速度傳感芯片的動作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六軸加速度傳感器,包括以下步驟:
S1、計算減去重力后的加速度數據,加速度數據包括ax、ay和az;
S2、獲取一個連貫動作中的所有加速度數據,依次根據每個加速度數據計算對應的夾角數據,夾角數據包括αx、αy和αz;其中,αx為加速度向量與現實空間的X軸夾角,αy為加速度向量與現實空間的Y軸夾角,αz為加速度向量與現實空間的Z軸夾角;
S3、將夾角數據依次存儲至數組active中,判斷數組active的長度是否在預設的長度區間內,若是,則執行S4,若否,則返回步驟S1;
S4、對數組active進行降維處理,得到數組hp_active;
S5、對數組hp_active進行dbscan算法處理,再進行K-means算法處理,得到若干個動作聚類;
S6、分別計算數組hp_active與每個動作聚類的中心的歐氏距離;
S7、獲取最短的歐氏距離所對應的動作聚類,該對應的動作聚類為目標動作聚類;
步驟S1中,計算減去重力后的加速度數據的步驟包括:
S11、從六軸加速度傳感器中分別獲取X、Y、Z軸上的加速度,記為Ax、Ay、Az,以及獲取四元數q[0]、q[1]、q[2]、q[3];
S12、根據四元數轉換公式分別計算重力在X、Y、Z軸上的分力G[0]、G[1]、G[2],其中,G[0]=(q[1]*q[3]-q[0]*q[2])/16384,G[1]=(q[0]*q[1]+q[2]*q[3])/16384,G[2]=(q[0]*q[0]-q[1]*q[1]-q[2]*q[2]+q[3]*q[3])/32768;
S13、計算加速度數據ax、ay和az,其中,ax=Ax-G[0],ay=Ay-G[1],az=Az-G[2];
在步驟S2中,判斷一個連貫動作的條件為:
獲取的加速度數據中,若ax大于閾值f1,ay大于閾值f2,且az大于閾值f3,則將該次獲取的加速度數據記為連貫動作的開始;
在獲取連貫動作中的加速度數據時,若連續三次獲取到的ax的絕對值小于閾值f4,ay的絕對值小于閾值f5,且az的絕對值小于閾值f6,則將最后一次獲取到的加速度數據記為連貫動作的結束;
在步驟S4中,降維處理包括以下步驟:
S41、對數組active進行haar小波變換處理,得到數組haar_active;
S42、對數組haar_active進行PCA處理,得到數組hp_active。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速度傳感芯片的動作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中,利用點積公式計算每個加速度數據對應的夾角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速度傳感芯片的動作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6中還包括,判斷最短的歐氏距離是否小于預設的歐氏距離閾值,若是,則執行步驟S7,若否,則返回步驟S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成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成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144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懸浮鍵移動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運動校正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