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兒童智能教學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61053.3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76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袁正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康普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5/14 | 分類號: | G09B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5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兒童 智能 教學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教學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兒童智能教學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家庭收入的提高,現在很多小朋友三四歲就會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有的小學就有了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只不過接觸的多是一些游戲產品,所以有些家長會擔心由此耽誤學習。有很多家長老師采取強迫的方法,結果反而讓孩子產生抵觸的情緒。
同時現有的教學方式均是教師一人講,而缺少師生間的互動,尤其是對于自制力差的幼童,這種教學方式起到的教育作用很小,此外,在面對多個學生時,教師無法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兒童智能教學系統,旨在改善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兒童智能教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師端和學生端,所述教師端為互動一體機,所述學生端為至少一個兒童智能課桌或 兒童智能魔方,所述教師端與所述學生端之間能互相傳遞信號且所述教師端能控制所述學生端。
兒童智能課桌和互動一體機均包括支架、顯示屏和控制器,所述顯示屏和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接收外界控制信號的信號接收模塊、信號處理模塊以及信號發射模塊,所述顯示屏為觸摸屏;
所述支架包括四個支腳和支座,四個所述支腳分別設置于所述支座的四個邊角并支撐所述支座,所述支腳為伸縮桿,所述支腳的下端設置有固定座,所述顯示屏和所述控制器設置在所述支座上。
所述支座為矩形,所述支座的四邊朝向所述支座中心凹陷形成供教師或兒童使用的學習工位,所述學習工位為弧形。
進一步地,所述互動一體機在安裝時,安裝高度大于或等于1m。
進一步地,所述互動一體機和所述兒童智能課桌均通過觸控操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設置相互信號連接的教師端和學生端,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教師端的互動一體機展示教案并傳輸給學生端,學生在學生端的兒童智能課桌進行實時的反饋,因此本發明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增強孩子的互動和交流能力,以及培養小朋友之間協同能力,讓孩子遠離自閉!
2,增強孩子和老師課堂的互動交流,讓以前的填鴉式教學方式以教為主,轉變成孩子的以學為主,玩中學,增加了孩子學習興趣。
3,寓教于樂的點讀書桌將娛樂和學習相結合,通過娛樂獲取知識!
4,觸摸體驗-培養動手能力和思維方向培養學前的學習能動性和思考能力,贏在起跑第一步,另外祈禱開發腦力的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兒童智能教學系統的原理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兒童智能教學系統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如下:
支座101;外管105;內管106;齒條107;電機108;固定座109;限位裝置11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 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康普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康普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6105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