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雙發色團藍色熒光化合物及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59423.X | 申請日: | 2016-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25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付力;李素芝;翟濱;曹廣秀;劉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商丘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9K11/06 | 分類號: | C09K11/06;C07D235/02;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鄭州優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張真真;鄭園 |
| 地址: | 476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雙發色團 藍色 熒光 化合物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應用,屬于有機電致 發光顯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以下簡稱OLED)由于具有超輕薄、響 應速度快、自發光、全固化、溫度特性好、可實現柔軟顯示等特性,在各種領域有著廣泛的 應用。
1963年Pope等人(J.Chem.Phys.1963,38:2042-2043)研究了基于蒽單晶片(10~20μm) 的藍色電致發光器件,因蒽單晶發光層較厚和所使用的電極材料(銀膠和氯化鈉溶液)的制 約,器件的發光啟動電壓高達400V,且效率和亮度均較低。然而,該發現開辟了發光科技的 一個新領域。此后的二十多年間,OLED的研究進展緩慢。直至1987年,美國柯達公司的 C.W.Tang等(Appl.Phys.Lett.1987,51:913-915)才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他們采用雙 層結構以8-羥基喹啉鋁(Alq3)作發光層、芳香二胺作空穴傳輸層、ITO作陽極、Mg:Ag(10:1) 合金作陰極的雙層器件,得到較高量子效率(1%)和發光效率(1.5lm/W):高亮度(> 1000cd/m2)和較低驅動電壓(≤10V的器件。這一進展重新喚起了OLED應用于全色平板顯 示器的希望,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迅速成為研究的熱點。1988年,Adchi等人(J.Appl.Phys.1988, 27:L269-L271)推出了多層夾心式結構,大大擴展了OLED材料的選擇范圍。
發光染料被認為是OLED器件的核心部件。根據發光染料的發光機理不同,可將其分為 單線態(S1)發光的熒光材料和三線態(T1)發光的磷光材料。自旋統計規律表明,基于磷 光染料的OLED的內量子效率可以達到100%,因而磷光染料已成為電致發光材料領域的研 究熱點[(a)Appl.Phys.Lett.2000,77:904-906.(b)J.Am.Chem.Soc.2001,123:4304-4312.(c) Nature2003,421:829-833.(d)Adv.Mater.2005,17:1109-1121.(e)Coord.Chem.Rev.2009, 253:1709-1758.(f)Adv.Mater.2011,23:926-952.(g)Angew.Chem.,Int.Ed.2012,51:8178 -8211.(h)J.Am.Chem.Soc.2013,135:14321-14328]。目前,在紅、綠、藍三基色中,紅光 和綠光Ir(III)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已經滿足OLED產業化的要求,而藍光磷光材料 的發展十分不理想(化學進展,2010,22:2255-2267),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對于磷光染 料來說,調控發光波長藍移會導致非輻射躍遷速率增大,從而使得發光量子效率下降;另一 方面,調控磷光染料發光藍移往往要引入電負性大的氟原子,而氟原子的引入會降低此類磷 光染料的穩定性,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OLED在全色平板顯示和固態白光照明領域的應用。 因此,開發新型藍色熒光染料已成為當前該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基于此,本發明設計了一 種新型的藍色熒光染料,此類熒光分子具有如下優點:首先,分子中含有兩種藍光發色團(菲 并咪唑和稠環芳烴),這兩種大的基團可形成正交構型,從而抑制激基締合物的形成,提高熒 光分子的發光效率;其次,菲并咪唑是一類優良的電子傳輸基團,可提高此種熒光分子的載 流子傳輸性能,從而提高其電致發光器件的發光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內容是提供一種含雙發色團藍色熒光化合物,以及采用該化合物材料為發光中 心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含雙發色團藍色熒光化合物,所述含雙發色團藍色熒光化合物為2-(9-蒽基)-1-(4-叔 丁基苯基)-1H-菲并[9,10-d]咪唑,結構式如B1所示;2-(1-芘基)-1-(4-叔丁基苯基)-1H-菲并 [9,10-d]咪唑,結構式如B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商丘師范學院,未經商丘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942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番茄腐敗變質化學污染的檢測裝置
- 下一篇:鋼絲繩張力測試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