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泵站檢修平臺整流防渦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59109.1 | 申請日: | 2016-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46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成立;焦偉軒;夏臣智;宋希杰;蔣紅櫻;顏紅勤;崔陽;李穎源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B3/04 | 分類號: | E03B3/04 |
| 代理公司: | 揚州蘇中專利事務(wù)所(普通合伙)32222 | 代理人: | 許必元 |
| 地址: | 225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新型 泵站 檢修 平臺 整流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泵站檢修平臺整流防渦裝置,包括設(shè)置在進水池內(nèi)的檢修平臺(1),其特征是:所述檢修平臺(1)的平臺迎水面(4)設(shè)有若干迎水面圓通孔(5),檢修平臺(1)的平臺水平面(3)設(shè)有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所述迎水面圓通孔(5)與水平方向成15°~25°夾角,迎水面圓通孔(5)的孔徑為5~8cm,迎水面圓通孔(5)與迎水面圓通孔(5)之間的孔間距為20~30cm;所述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與水平方向成90°夾角,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呈梅花型均勻分布于檢修平臺(1)的平臺水平面(3)上,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的孔徑為5~8cm,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與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之間的孔順水流間距為30~40cm,垂直水流間距為40~50cm。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要求1所述的一種泵站檢修平臺整流防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檢修平臺(1)的高度為125~150cm,檢修平臺(1)的平臺迎水面(4)寬度80~100 cm,檢修平臺(1)的平臺水平面(3)長度為180~210cm。
3.一種泵站檢修平臺整流防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設(shè)置在進水池內(nèi)的檢修平臺(1),所述檢修平臺(1)的平臺迎水面(4)設(shè)有若干迎水面圓通孔(5),檢修平臺(1)的平臺水平面(3)設(shè)有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將檢修平臺(1)置于進水池的進水口與喇叭口(2)之間,當泵站進水池喇叭口(2)吸水時,進水池內(nèi)中部水流流經(jīng)檢修平臺(1)平臺迎水面(4)時,水體從平臺迎水面(4)處的迎水面圓通孔(5)內(nèi)流入檢修平臺(1)下方;檢修平臺(1)上部水體流經(jīng)平臺水平面(3)時,水體從平臺水平面(3)處垂直的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流入檢修平臺(1)下方,從而,消除了檢修平臺(1)下方的回流區(qū),平順了流態(tài),避免了漩渦產(chǎn)生;
所述迎水面圓通孔(5)與水平方向成15°~25°夾角,迎水面圓通孔(5)的孔徑為5~8cm,迎水面圓通孔(5)與迎水面圓通孔(5)之間的孔間距為20~30cm;所述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與水平方向成90°夾角,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呈梅花型均勻分布于檢修平臺(1)的平臺水平面(3)上,若干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的孔徑為5~8cm,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與平臺水平面圓通孔(6)之間的孔順水流間距為30~40cm,垂直水流間距為40~50cm。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要求3所述的一種泵站檢修平臺整流防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檢修平臺(1)的高度為125~150cm,檢修平臺(1)的平臺迎水面(4)寬度80~100 cm,檢修平臺(1)的平臺水平面(3)長度為180~210cm。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jīng)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9109.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