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火花塞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56864.4 | 申請日: | 2016-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82681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真衣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T13/20 | 分類號: | H01T13/20;H01T1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火花塞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內燃機等中用于點火的火花塞。
背景技術
在內燃機等中用于點火的火花塞是通過對彼此利用絕緣體絕緣的中心電極和接地電極施加電壓而在形成在中心電極的前端部與接地電極的前端部之間的火花間隙產生火花的(例如,專利文獻1)。
近年來,從使內燃機小型化的觀點、提高設計自由度的觀點而言,期望火花塞小徑化、小型化。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27382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隨著火花塞的小徑化、小型化,絕緣體的壁厚越薄,越可能難以確保絕緣體的強度,例如難以確保絕緣體的相對于在火花塞落下而與地面等碰撞時可能產生的破裂的抗裂性。
本說明書公開一種能夠提高火花塞的絕緣體的相對于破裂的抗裂性的技術。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技術能夠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技術方案1]一種火花塞,
該火花塞包括:
主體金屬外殼,其具有供安裝工具卡合的工具卡合部,并且具有沿著軸線方向貫穿的貫通孔;
絕緣體,其配置于所述主體金屬外殼的所述貫通孔,具有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軸孔;以及
端子金屬件,其具有:主體部,其配置于所述絕緣體的所述軸孔;凸緣部,其直徑大于所述主體部的直徑,與所述絕緣體的后端面接觸;以及頭部,其直徑小于所述凸緣部的直徑,位于所述凸緣部的后端側,
該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以最短距離將所述頭部的具有最大外徑的部分的后端與所述工具卡合部的外接圓的直徑最大的最大外徑部的后端連結起來的假想線不與所述絕緣體的自所述主體金屬外殼向后端側暴露的暴露部相交,
所述暴露部的與所述主體部接觸的部分的徑向上的最小厚度為2.5mm以下,
所述最大外徑部的外接圓的直徑與所述頭部的最大外徑之間的徑差為9mm以下。
采用所述結構,在絕緣體的暴露部的與主體部接觸的部分的徑向上的最小厚度為2.5mm以下的情況下,也由于工具卡合部的最大外徑部的外接圓的直徑與端子金屬件的頭部的最大外徑之間的徑差為9mm以下而能夠緩和在落下時等對絕緣體的沖擊。因而,能夠提高絕緣體的相對于破裂的抗裂性。
[技術方案2]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頭部的最大外徑小于所述暴露部的最大外徑。
若如此,則能夠抑制火花塞帽與絕緣體的暴露部之間的密合性降低,能夠抑制發生閃絡。
[技術方案3]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外徑部的外接圓的直徑與所述頭部的最大外徑之間的徑差為5mm以上。
若如此,則能夠抑制工具卡合部的外徑與暴露部的外徑之間的徑差過小,因此能夠適當地進行絕緣體相對于主體金屬外殼的固定(例如,通過彎邊進行的固定),進而能夠確保火花塞的氣密性。
[技術方案4]一種火花塞,
該火花塞包括:
主體金屬外殼,其具有供安裝工具卡合的工具卡合部,并且具有沿著軸線方向貫穿的貫通孔;
絕緣體,其配置于所述主體金屬外殼的所述貫通孔,具有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軸孔;以及
端子金屬件,其具有:主體部,其配置于所述絕緣體的所述軸孔;以及頭部,其直徑大于所述主體部的直徑,與所述絕緣體的后端面接觸,
該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以最短距離將所述頭部的具有最大外徑的部分的后端與所述工具卡合部的外接圓的直徑最大的最大外徑部的后端連結起來的假想線與所述絕緣體的自所述主體金屬外殼向后端側暴露的暴露部相交,
所述暴露部的與所述主體部接觸的部分的徑向上的最小厚度為2.5mm以下,
所述暴露部的最大外徑與所述頭部的最大外徑之間的徑差為2.3mm以下。
采用所述結構,在絕緣體的暴露部的與主體部接觸的部分的徑向上的最小厚度為2.5mm以下的情況下,也由于絕緣體的暴露部的最大外徑與端子金屬件的頭部的最大外徑之間的徑差為2.3mm以下而能夠緩和在落下時等對絕緣體的沖擊。因而,能夠提高絕緣體的相對于破裂的抗裂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未經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686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配電箱
- 下一篇:產生光的激光二極管子組件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