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水稻稻葉蟬植物殺蟲劑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55235.X | 申請日: | 2016-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387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鄧華鳳;何強;郭兆武;張武漢;舒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65/14 | 分類號: | A01N65/14;A01P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410125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水稻 稻葉蟬 植物 殺蟲劑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實用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 水稻稻葉蟬植物殺蟲劑的研發與生產應用方法。
背景技術
自上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稻葉蟬已成為我國水稻的主要害蟲 之一。由于稻葉蟬不僅直接取食為害水稻,部分葉蟬種類還傳播病 毒病,給水稻造成更嚴重的為害。稻葉蟬(riceleafhopper)屬昆蟲 綱,同翅目(Homoptera),葉蟬科(Cicadellidae),別稱稻浮塵子。我 國為害水稻的葉蟬已記錄76種,但對水稻生產為害嚴重的主要有3 種,即黑尾葉蟬(Nephotettixcincticeps)、白翅葉蟬(Empoasca subrufa)和電光葉蟬(Deltocephalusdorsalis),以黑尾葉蟬發生最 普遍。3種葉蟬的區分,一般僅憑前翅斑紋即可鑒別,但由于個體間 有變化,最可靠的特征還是頭冠亞端緣黑帶與前胸背板前緣是否黑 色以及雄外生殖器結構。黑尾葉蟬成蟲體長4~6mm,黃綠色,在頭 冠兩復眼間有一黑色橫帶,前翅綠色,雄蟲翅端、胸部和腹部腹面 黑色,雌蟲則為淡褐色。中國各稻區均有分布,長江流域發生尤多, 也見于亞洲其他地區和非洲。寄主植物為稻麥類、茭白、甘蔗、稗、 看麥娘等。成蟲和若蟲群集稻莖基部刺吸汁液,嚴重時全株枯死。 抽穗灌漿期在穗部和葉片上刺吸。能傳播病毒病,如普通矮縮病、 黃矮病和黃萎病,并可誘發菌核病。在河南信陽一年4代,湖南6代, 廣州8代。在華南可終年繁殖,長江流域以若蟲在綠肥田、麥田和雜 草上越冬。成蟲趨光性強,并喜趨嫩綠稻株。卵產于葉鞘邊緣內側 或莖、葉組織中。若蟲有群集性,耐饑力弱。夏秋高溫干旱年份盛 發,長江流域在7~8月世代重疊,發生數量大,為害稻苗最烈。水 稻不同品種混栽時有利于發生。白翅葉蟬寄主植物與黑尾葉蟬同, 成蟲體長3.5mm,頭、胸部橙黃色,前翅白色有虹彩,腹部腹面黃 色。長江流域年發生3~4代,華南4~6代,以成蟲在麥田、綠肥田 越冬,華南終年繁殖,山區和半山區發生為害較重。電光葉蟬的最 顯著特征是體黃白色,前翅有閃電形帶紋長3~4mm,黃白色,翅上 有閃電狀的褐色寬帶。
稻葉蟬分布較廣,剌吸水稻汁液,若蟲多群集稻叢基部,成蟲 則在稻莖及葉片上為害,造成稻苗葉尖枯黃,全株枯死或半枯穗或 白穗。還能傳播水稻普通矮縮病、黃矮病和黃萎病。
目前其防治措施主要有農業防治、人工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 具體措施有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在單、雙季稻混栽地區,減少 橋梁田;品種合理布局,實行同品種、同生育期的水稻連片種植, 避免插花種植;加強肥水管理,使水稻前期不猛發披葉,中期不脫 肥落黃,后期不貪青晚熟,增加耐蟲能力;鏟除雜草減少蟲源;選 育高產抗蟲品種,減少不同品種混栽,加強肥水管理;保護天敵, 苗期放幼鴨啄食;在秧田和早插晚稻田施用葉蟬散、樂果、馬拉硫 磷、害撲威、吡蚜酮、烯啶蟲胺、異丙威、毒死蜱、噻蟲嗪、啶蟲 脒、吡蟲啉、異丙威、滅多威等化學農藥。生產上常將異丙威等速 效性化學農藥與持效期長、具內吸傳導性的吡蚜酮、烯啶蟲胺等混 用。
以上措施對防治稻葉蟬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農業防治與人工 物理防治費工費時,技術要求高,農民難以掌握;化學防治盡管省 時省工,但藥物殘留大,污染環境嚴重,根本不能用于生產有機水 稻,按生產有機水稻的要求,化學農藥是絕對禁止使用的。而本有 機水稻稻葉蟬植物殺蟲劑原料取自于無污染的自然生長的植物,它 自然分解塊,殘留時間短,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殺蟲效 果顯著,無任何化學污染,完全符合生產有機水稻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有機水稻稻葉蟬植物殺蟲劑,本殺蟲 劑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殺蟲效果顯著。本發明的另一目的 旨在提供上述有機水稻稻葉蟬植物殺蟲劑的較佳的使用方法。本發明 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本發明的殺蟲劑為馬桑鮮葉片、樓梅草鮮葉片、雷公藤鮮莖桿、 人尿泡制而成,其中雷公藤鮮莖桿主要用作助劑,起促進其殺蟲效果 的作用;人尿用作泡制溶劑。發明人研究發現,加入助劑雷公藤鮮莖 桿能起到很好的協同增效作用。需特別指出的是,本有機水稻稻葉蟬 植物殺蟲劑的馬桑鮮葉片、樓梅草鮮葉片、雷公藤鮮莖桿、人尿均應 選用來自土、水、空氣等環境條件無污染的地區,馬桑鮮葉片、樓梅 草鮮葉片、雷公藤鮮莖桿系自然生長而成,未采用過化肥、化學農藥 的山區。否則,將影響有機水稻的品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未經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523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