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祛寒濕的中藥外用制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55091.8 | 申請日: | 2016-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35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博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博鑫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05 | 分類號: | A61K36/8905;A61P19/00;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菁華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 22210 | 代理人: | 李外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祛寒濕 中藥 外用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外用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祛寒濕的中藥外用制劑。
背景技術
寒濕是一種疾病,中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外感 寒濕: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癥的證候;內生 寒濕:寒濕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瀉, 或浮腫為常見癥的證候。寒濕是萬病之源,“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 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意思是說,體質虛弱的人,陽氣不振,難以 祛除寒邪,進而濕氣侵襲,以致血運不暢。尤其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和白領女 性,容易出現寒和瘀的雙重特征,寒氣引起氣血瘀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 表現為腫瘤。
祛寒濕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存在療效慢、副作用大的 缺陷,物理治療目前市場上采用使用酒精點火加熱的治療較多,具體方法為用 濕毛巾撲在患處涂上酒精加熱,一般用純度為95%酒精,過敏者用75%的酒精打 通全身經絡。由于該火療方法使用的是高燃度的酒精,把酒精撒在毛巾上,稍 有不慎,酒精引燃的火很有可能會迅速蔓延,操作風險系數高且治療效果不顯 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祛寒濕的中藥外用制劑,該中藥外用制劑無毒副 作用,治療時間短且效率高。
本發明提供一種祛寒濕的中藥外用制劑,該中藥外用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 由以下原料制成:
麻黃10-70份、桂枝10-70份、紅花10-70份、川芎10-70份、白蒺藜10-70份、 連翹10-70份、赤芍10-70份、白芍10-70份、當歸10-70份、佩蘭10-70份、香附10-70 份、獨活20-80份、羌活40-100份、丹參80-140份。
優選的是,該中藥外用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原料制成:
麻黃30-50份、桂枝30-50份、紅花30-50份、川芎30-50份、白蒺藜30-50份、 連翹30-50份、赤芍30-50份、白芍30-50份、當歸30-50份、佩蘭30-50份、香附30-50 份、獨活40-60份、羌活60-80份、丹參100-120份。
優選的是,該中藥外用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原料制成:
麻黃40份、桂枝40份、紅花40份、川芎40份、白蒺藜40份、連翹40份、赤 芍40份、白芍40份、當歸40份、佩蘭40份、香附40份、獨活50份、羌活70份、 丹參110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祛寒濕的中藥外用制劑,該中藥外用制劑采用麻黃、桂枝、 紅花、川芎、白蒺藜、連翹、赤芍、白芍、當歸、佩蘭、香附、獨活、羌活和 丹參為原料,將上述中藥和純糧食釀造的白酒混合制成中藥外用制劑進行火灸, 火灸是中醫溫熱療法的一種,以中藥外用制劑為火引,手掌蘸火,在人體真皮 部位施火治療,可起到祛寒濕且具有有病治病、無病治未病的作用,和現有技 術相對比,本發明的中藥外用制劑無毒副作用,無任何風險,療程短,見效快。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祛寒濕的中藥外用制劑,該中藥外用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 由以下原料制成:
麻黃10-70份、桂枝10-70份、紅花10-70份、川芎10-70份、白蒺藜10-70份、 連翹10-70份、赤芍10-70份、白芍10-70份、當歸10-70份、佩蘭10-70份、香附10-70 份、獨活20-80份、羌活40-100份、丹參80-140份;
優選的是,麻黃30-50份、桂枝30-50份、紅花30-50份、川芎30-50份、白蒺 藜30-50份、連翹30-50份、赤芍30-50份、白芍30-50份、當歸30-50份、佩蘭30-50 份、香附30-50份、獨活40-60份、羌活60-80份、丹參100-120份;
更優選的是,麻黃40份、桂枝40份、紅花40份、川芎40份、白蒺藜40份、 連翹40份、赤芍40份、白芍40份、當歸40份、佩蘭40份、香附40份、獨活50份、 羌活70份、丹參110份。
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麻黃:辛、微苦,溫。肺經、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心、膀胱經。發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陽 化氣。
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博鑫,未經劉博鑫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50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雷諾氏綜合征的中藥
- 下一篇:一種治療婦女不孕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