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真菌病的黑木耳菌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50570.0 | 申請日: | 2016-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404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肖炎農;王娜;楊波;孟俊峰;袁和奇;王云鶴;王高峰;肖雪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04;A01P3/00;A01P21/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龔瑩瑩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真菌 黑木耳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真菌病的黑木耳菌及其應用,所述的黑木耳菌為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治真菌病的黑木耳菌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一種世界性真菌病害,該病已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且呈上升趨勢,成為當前蔬菜生產上的重要病害。灰霉病菌寄主范圍十分廣泛,可侵染番茄、生菜、茄子、黃瓜、辣椒、草莓、葡萄、大蒜和柑橘等400多種作物,對蔬菜、果樹及花卉等多種作物產生危害,在保護地果蔬生產中尤為突出。灰霉病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發生和蔓延,其傳播速度快,對我國蔬菜生產具有極大的威脅,嚴重時可減產40%~50%,甚至絕產。
灰霉病在生產上已成為一類重要的頑固性病害,控制該病害的發生與蔓延是確保作物產量與品質而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灰霉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3種方法,即生態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
栽培抗灰霉病的作物品種是一種重要的控制灰霉病病害發生的農業措施,但迄今為止市面上尚未有能投入生產應用的抗灰霉病作物品種。由于目前已報告的灰霉病抗性資源稀少,且大部分為多基因控制的復雜數量性狀,灰霉病的抗病育種工作一直進展緩慢。
長期以來,我國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主要依賴化學農藥,農藥污染較為嚴重,食品中農藥檢出率高達90%以上,這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同時,由于食品農藥殘留問題導致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這對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構成了嚴重影響。因此,農藥殘留已成為食品安全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相比化學農藥,生物農藥具有安全、環保和無殘留等優點。注重低毒、高效和選擇性強的生物農藥開發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目前,許多研究者提倡并在重點研究開發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來控制灰霉病害。生物防治措施既對環境友好,對人畜安全,又能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所以頗受青睞。目前已報告的灰霉病菌拮抗細菌主要集中于芽孢桿菌(Bacillus spp.)、鏈霉菌(Streptomyces spp.)、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p.)等,對灰霉病生防效果較好的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Trichoderma spp.)、粉紅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和酵母菌(Yeasts)。李小龍等發現淡紫擬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發酵產物對灰葡萄孢菌有抑菌作用,且對番茄植株存在一定的促生效果,是一種新的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真菌生防因子。
至今關于絲狀擔子菌作為生防菌的報道較少,劉標等發現采絨革蓋菌能夠降解菊粉;李國紅首次發現擔子菌YL 14具殺線蟲活性;肖逸等角擔子菌B6的活菌絲能夠改善土壤環境,提高西瓜植株的抵抗力,進而增加產量。有關絲狀擔子菌作為生防菌的報道更少,用其防治灰霉病暫未出現任何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黑木耳菌DK6(本發明或稱為DK6菌株),該菌株對灰霉菌有較強的防治效果。該菌株已于2016年1月18日送至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分類命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DK6;保藏編號:CCTCC NO:M 2016054;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農業大學,未經華中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05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