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50124.X | 申請日: | 2016-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848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理德;劉開琳;滿多清;李發明;郭春秀;李建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13/00;A01C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張秋云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銀沙槐 育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育苗地選擇和處理;2)種子選擇和處理;3)播種處理;4)苗期管理;5)苗木出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珍稀瀕危植物?銀沙槐的育苗方法,提供的育苗方式操作性強,幼苗出苗整齊,在移植造林中成活率高,苗木長勢好,色澤正常,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育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銀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屬豆科灌木,我國僅分布于新疆霍城塔克爾莫乎爾沙漠的固定、半固定沙地,蘇聯中亞也有分布。
植株高50-150 cm,老枝淡褐色,嫩枝淺灰白色。托葉針刺狀,長1-2.5 mm,硬化、宿存,有時脫落;葉軸長1-3 cm,先端針刺狀,宿存;小葉一對,矩圓狀倒卵形,長1.4-2.5 cm,寬0.5-0.8 cm,先端銳尖,總狀花序,較疏松,頂生或側生;花梗長0.4-1.0 cm,花5 -30朵,花萼0.3 cm,被白茸毛,花紫色,長0.5-0.7 cm;莢果矩圓形,淺黃色,長1.2-1.8 cm,寬0.5-0.8 cm,莢果具種子一粒。花期5月,果期6-7月。
銀沙槐種子千粒重17.4g,種皮堅硬革質,具不透水性。據周君英等在顯微鏡下觀察,種皮第一層為角質層,第二層為具厚壁排列緊密的柵欄細胞,阻礙著種子吸水,而吸水管道種臍較大,在潮濕情況下呈關閉狀態,而在干燥時才開啟。因此,用溫水浸種很難吸水萌發,須經特殊處理才能達到吸水催芽的目的。
由于習生于沙地、沙丘、有時生于鹽漬化沙地,耐鹽堿、抗旱性及抗寒強,為西北干旱沙區較好的固沙植物。天然分布面積狹窄,加之當地群眾經常放牧、樵采,缺乏對分布區的封育、封護,銀沙槐天然種群受到了很大破壞。再加上種皮堅硬革質,具不透水性,自然更新能力差,資源數量日漸減少,故現在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可見,人工繁育銀沙槐的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國內學者廣泛開展銀沙槐的引種馴化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但由于銀沙槐育苗技術難度較大,出苗后幼苗極易受到蚜蟲的侵害,加上苗木移栽難以成活等原因,該樹種在干旱沙區生態環境建設中一直未得到廣泛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育苗地選擇和處理;
2)種子選擇和處理;
3)播種處理;
4)苗期管理;
5)苗木出圃。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所述步驟1)中,育苗地選擇距造林地10公里范圍以內,運輸方便,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水源或澆灌條件的沙土地,采用壟床條播,苗床為南北走向,與步道相間分布,苗床寬1.4m,長5m,步道寬0.4m,長度與苗床長度相同,將苗床壓實、消毒,然后灌足播種水。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銀沙槐的育苗方法,所述步驟2)中,種子選擇方法為:精選Ⅰ級銀沙槐種子,并檢疫;種子處理方法為:先消毒后催芽,消毒是將種子放在0.5%的高錳酸堿溶液中浸泡2h,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后,攤薄陰干;催芽是將種子用濃硫酸處理10-15分鐘,至種子表面出現黑斑點,隨即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用35℃溫水浸泡24小時至自然冷卻后,撈出吸水膨脹的種子,置于背風向陽處,蓋濕布悶種催芽20-24小時,70%以上的種子吸水膨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未經甘肅省治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01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構樹樹苗之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節約空間的互聯網+智能溫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