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O2供暖熱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49125.2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661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曹鋒;楊東方;金磊;何永寧;殷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D3/18 | 分類號: | F24D3/18;F25B31/00;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4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o sub 供暖 系統 | ||
1.一種CO2供暖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壓縮機(11)、第二壓縮機(12)、引射器(13)、氣體冷卻器(14)、第一膨脹閥(15)、閃蒸罐(16)、第二膨脹閥(17)及蒸發器(18);
第一壓縮機(11)排氣口連接引射器(13)第一入口,第二壓縮機(12)的排氣口連接引射器(13)第二入口,引射器(13)出口連接氣體冷卻器(14)工質入口;氣體冷卻器(14)工質出口連接第一膨脹閥(15)入口,第一膨脹閥(15)出口連接閃蒸罐(16)入口;閃蒸罐中(16)的氣體出口連接第二壓縮機(12)入口,閃蒸罐(16)的液體出口經第二膨脹閥(17)和蒸發器(18)連接第一壓縮機(11)的入口;
閃蒸罐(16)中設置回氣U型管;
所述一種CO2供暖熱泵系統采用的工質為天然工質CO2;
引射器(13)第一入口為工作流體入口,連接引射器(13)第二入口為引射流體入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CO2供暖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回氣U型管底部設置φ0.8mm直徑回油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CO2供暖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氣體冷卻器(14)還連接用于與氣體冷卻器(14)中工質換熱的供暖管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CO2供暖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壓縮機將來自蒸發器中的制冷劑壓縮后進入引射器入口,引射來自第二壓縮機中的制冷劑氣體后,混合氣體進入氣體冷卻器中加熱供暖回水;氣體冷卻器出口的制冷劑經第一節流閥后進入閃蒸罐中閃蒸,分離出氣態及液態制冷劑,氣態制冷劑由閃蒸罐中的U型管道進入第二壓縮機后,由引射器引射路進入引射器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912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空氣凈化電暖器
- 下一篇:自然火式燃氣灶及其控制方法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