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超臨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47932.0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27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李海龍;劉國;邊軍英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浙江亞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1B1/04 | 分類號: | C11B1/04;C11B1/10;C11B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wù)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陳繼亮 |
| 地址: | 311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臨界 co sub 提取 牛樟芝油 方法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生物工程技術(shù)領(lǐng)域,涉及一種萃取方法,具體為一種超臨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學(xué)名Antrodiacamphorata,被譽為“森林紅寶石”,僅生長于中國臺灣特有的牛樟樹(Cinnamomumkanehirai)上。牛樟芝作為傳統(tǒng)藥材,被中國臺灣民間長期用于解酒保肝,治療肝痛、肝癌、腹痛、腹瀉、炎癥等,有著顯著療效。現(xiàn)代研究表明,牛樟芝子實體中含有包括三萜類、多糖類、固醇類、腺苷類、不飽和脂肪酸、免疫蛋白等在內(nèi)的多種功能性成分,具有抑制腫瘤、抗膽堿、抗乙肝表面抗原、抗炎癥、抗氧化等功效,有著廣泛的保健和藥用價值。研究表明,牛樟芝含有多種脂肪類化合物,其中不飽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同時富含脂溶性維生素等對人體非常重要的營養(yǎng)素。牛樟芝油具有降低心腦血管發(fā)病率、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癌等多種功效,可用于中藥或保健食品的開發(fā)。
現(xiàn)有的牛樟芝油提取方法一般采用有機溶劑浸提法,其具有溶劑易殘留影響食品安全、提取率較低、成本高、生產(chǎn)操作不安全等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正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shù)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超臨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來完成的。這種超臨界CO2提取牛樟芝油的方法,其步驟是:
(1)、將牛樟芝粉碎后,再進行氣流粉碎;
(2)、將氣流粉碎后的牛樟芝粉末進行制粒;
(3)、步驟(2)制得的牛樟芝顆粒裝入萃取器中,向萃取器通入CO2氣體,通入夾帶劑乙酸乙酯,控制CO2流速為20-30L/h,萃取溫度為40℃-55℃,萃取壓力25-40MPa,萃取時間為2-4h;
(4)、從萃取器流出的含牛樟芝油的CO2進入分離器,分離器溫度25℃-35℃,壓力3-15MPa,牛樟芝油從分離器底部放出,CO2氣從分離器頂部排出,乙酸乙酯從分離器底部放出。
所述的牛樟芝氣流粉碎參數(shù)為:壓縮空氣溫度5-10℃,壓強為1.1MPa,引風(fēng)機頻率為50HZ。
所述的牛樟芝的制粒工藝為:羧甲基纖維素鈉1.5%,粉漿比例為1:1~1:1.5,濕法制粒,粒度18目~24目。
分離器包括分離器I、分離器II和分離器III,所述的分離器分離操作具體為:分離器I中的分離溫度為33℃-35℃,分離壓力為15Mpa;分離器II中的分離溫度為32℃,分離壓力為8Mpa;分離器III中的分離溫度為25℃,分離壓力為3MPa,此時CO2為氣態(tài),由分離器頂部管道排出,乙酸乙酯為液態(tài),沉積于分離器III底部。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是:以CO2為超臨界介質(zhì),以乙酸乙酯為夾帶劑,在超臨界狀態(tài)下,對牛樟芝進行超臨界萃取,得到牛樟芝油。本發(fā)明工藝簡單,提取率高,不會引入其它有害物質(zhì)。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闡述,實施例將幫助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僅僅局限于下述實施例。
實施例1:
實施步驟:
(1)粉碎:將牛樟芝子實體粉碎,所得牛樟芝粉進行氣流粉碎,控制壓縮空氣溫度5℃,壓強為1.1MPa,引風(fēng)機頻率為50HZ。
(2)制粒:所得超細牛樟芝粉末進行制粒:以1.5%羧甲基纖維素鈉化漿,加入1:1.2的牛樟芝超細粉末,濕法制粒,制得18目牛樟芝顆粒。
(3)萃取:牛樟芝顆粒裝入萃取器中,向萃取器通入CO2氣體,乙酸乙酯為夾帶劑,控制CO2流速為25L/h,萃取溫度為45℃,萃取壓力25MPa,萃取時間為3h。
(4)分離:分離器I中的分離溫度為35℃,分離壓力為15MPa;分離器II中的分離溫度為32℃,分離壓力為8MPa;分離器III中的分離溫度為25℃,分離壓力為3MPa,此時CO2為氣態(tài),由分離器頂部管道排出,乙酸乙酯為液態(tài),于分離器III底部進行收集。合并各分離器收集的萃取物,即為提取所得牛樟芝油。
實施例2:
實施步驟:
(1)粉碎:將牛樟芝菌絲體粉碎,所得牛樟芝粉進行氣流粉碎,控制壓縮空氣溫度8℃,壓強為1.1MPa,引風(fēng)機頻率為50HZ。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浙江亞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亞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7932.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fù)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fù)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fù)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