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的制備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47447.3 | 申請日: | 2016-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41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郭明全;丁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
| 主分類號: | A61K47/02 | 分類號: | A61K47/02;A61K31/704;A61K31/7048;A61K31/352;A61K31/353;A61K31/685;A61K36/489;A61K36/899;A61P35/00;A61P35/02;A61P9/10;A61P9/12;A61P3/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鋒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粒子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藥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的制備方法,同時還涉及 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在制備納米藥物或納米保健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納米材料是指尺度范圍在1-100nm范圍內的材料,通常具有不同于宏觀物體或單 原子的特殊性能,例如,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界面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近年來,納 米材料不僅在材料領域和電子工業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生物醫學、疾病診斷和靶向治療 的研究上也受到了普遍關注。貴金屬納米粒子,特別是銀納米粒子,具有優良的抗菌、抗病 毒性能及比表面大、表面易功能化等性質,在藥物控制釋放領域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通常,不經修飾的銀納米粒子往往難以達到較好的療效,載藥納米銀粒子有效地結合了藥 物功效和銀納米粒子優點,在疾病治療和藥物緩釋方面更具優勢。
相關技術中,載藥納米銀粒子制備方法是先合成納米銀粒子,再進行后續的藥物 修飾。
但申請人發現,在該制備過程中需要添加還原劑或穩定劑,如硼氫化鈉或DMF等試 劑,這些試劑含有一定的毒性,對制備完成的納米有毒的對后續的生物學應用產生不利影 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的制備方法,采用還原性藥物作 為還原劑,制備載藥納米銀粒子。該方法制備載藥納米銀粒子不需額外添加還原劑,制備過 程簡單,具有綠色、快速簡便的優點。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在制備納米藥物或納米 保健品中的應用,所得的載藥納米銀粒子不僅可實現藥物在體內的緩慢釋放,還對癌癥具 有靶向治療作用。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A、配制硝酸銀(AgNO3)的水溶液和還原性藥物溶液;將硝酸銀(AgNO3)的水溶液(0.1~ 10mmol/L)和還原性藥物溶液(10-5~10-2mol/L)混合形成反應溶液;
B、將步驟A獲得的反應溶液在一定溫度下(≥20℃)進行還原反應(≥0.5小時),所述 的還原反應結束后去除未反應的還原性藥物,干燥后得到載藥納米銀粒子。
作為優選,所述的反應溶液中AgNO3的濃度為0.1~10mmol/L,還原性藥物溶液的 濃度大于10-5mol/L,所述的還原反應時間≥0.5小時,所述的還原反應溫度≥20℃。
作為優選,所述的還原性藥物溶液中的還原性藥物為富含酚羥基的藥物,為表阿 霉素、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黃酮類化合物或黃酮苷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二至四種 的任意混合物。
作為優選,所述反應溶液中還原性藥物的濃度為10-5~10-2mol/L。
作為優選,所述的還原反應時間為0.5~72h,反應溫度為50~180℃。
一種載藥納米銀粒子在制備納米抗腫瘤藥物或納米保健品中的應用,其步驟是:
A、將載藥納米銀粒子(0.5~50mg)制成藥片(常規技術),或配置載藥納米粒子的(0.5 ~50mg)等滲鹽水注射液(常規技術),得到最終的藥物;
B、藥片采用口服方式攝入,注射液采用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方式攝入。
作為優選,載藥納米銀粒子在藥片或注射液中的質量為0.5~50mg。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制備的載藥納米銀粒子可用于納米靶向藥物或納米保健產品的開發,可實現對癌癥等 多種疾病的靶向治療。這種新型、綠色、溫和、簡單的載藥納米銀粒子制備方法具有重要意 義,并具有廣闊的應用開發前景。僅需要Ag+源和還原性藥物,反應過程不添加任何有毒的 有機試劑;所制得的載藥銀納米粒子不含還原劑等有害試劑,制備過程綠色安全,對后續的 生物醫學應用不造成不利影響。
以表阿霉素包覆的銀納米粒子為例,所制得的納米粒子含有Ag、C、O元素,證明藥 物包覆的銀納米粒子制備成功(見圖2);粒徑范圍為30-40nm,該粒徑范圍的納米粒子被人 體攝入后可通過被動靶向作用到達癌組織部位(見圖1);該銀納米粒子對人肝癌細胞的半 數抑制濃度為(見圖3),證明其在治療癌癥方面具有潛力。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未經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74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