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陶瓷表面浸潤性雙向自由調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46831.1 | 申請日: | 2016-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59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31 |
| 發明(設計)人: | 季凌飛;李健;王文豪;燕天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K26/364 | 分類號: | B23K26/3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陳圣清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陶瓷 表面 浸潤 雙向 自由 調控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物陶瓷表面浸潤性雙向自由調控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生物陶瓷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彎曲強度以及優良的生物學性能,在口腔醫學,移植假體等領域的應用倍受青睞。牙科臨床應用中發現氧化鋯陶瓷因表面不含氧化硅及其穩定的化學性質,使其與飾面材料不能有效結合,加之粘結面的水解作用造成氧化鋯與樹脂的粘結成為粘結體系中最薄弱的一環。在口腔這個潮濕復雜的生物環境中,如果氧化鋯陶瓷表面對水是非親和的,即具有疏水特性,則有利于對抗粘結界面的水解作用。此外,表面疏水性的提高也非常有利于排斥受感染的體液以及口腔細菌的粘附。而另一方面,生物陶瓷材料在實際臨床應用前需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進行檢測,其中細胞粘附性是考察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內容之一。生物材料表面親水性越強,對細胞的粘附性亦越強,細胞的附著生長和分化也越容易。因此,從生物陶瓷的應用角度而言,針對不同應用需求有目的地調控其表面的浸潤性,實現親水性與疏水性之間的自由雙向可轉換性具有非常重要的醫學及生物學實用價值。
目前調控固體表面浸潤性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改變材料表面的化學特性,如增加功能涂層來改善其浸潤性;另一類則是通過噴砂、酸蝕等方法,改變材料表面微觀形貌來改變其浸潤性。增加涂層的方法時效性不長,而酸蝕適用于含硅酸鹽類的陶瓷,噴砂方法則易導致陶瓷表面出現微裂隙。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陶瓷表面浸潤性雙向自由調控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陶瓷表面浸潤性雙向自由調控的方法,包括:
步驟一、根據浸潤性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對生物陶瓷結構特征值進行理論計算,確定獲得生物陶瓷親水性或疏水性表面的基本特征;
步驟二、依據生物陶瓷親水性或疏水性表面的基本特征設計生物陶瓷的微結構模型;所述微結構模型包括弧形槽微結構和柱狀微結構,設計弧形槽微結構為陶瓷親水性表面特征,設計柱狀微結構為陶瓷疏水性表面特征;
步驟三、選擇重頻小于1MHz,脈寬在10-15ps的短波長皮秒激光作為激光源;
步驟四、利用激光源對弧形槽微結構和柱狀微結構的表面特征進行激光調控制造。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一中,生物陶瓷親水性或疏水性表面的基本特征包括:在單元結構深度不大于20μm的前期下,實際固-液接觸面積與表觀固-液接觸面積之比越大,其材料的親水性越強;當實際固體接觸面積與空氣和固體的混合接觸面積之比越小時,材料的疏水性則越強,且疏水性不受單元結構深度限制。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二中,弧形槽微結構的表面特征包括弧形槽深度、相鄰弧形槽的間隔和弧形槽的槽寬,所述弧形槽深度H1≤20μm,相鄰弧形槽的間隔b1≥22μm,弧形槽的槽寬a1≥18μ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二中,柱狀微結構由多個截面為正方形的立柱組成,柱狀微結構的表面特征包括相鄰立柱的間隔和立柱的正方形截面的邊長,所述相鄰立柱的間隔b2≥22μm,立柱的正方形截面的邊長a2>15μ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三中,激光源的波長為300-400n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四包括:利用激光源并采用離焦擴大光斑直徑的方法對弧形槽微結構和柱狀微結構進行掃描,獲得步驟二中設計的弧形槽微結構和柱狀微結構的表面特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激光源的激光功率范圍為2-9W,掃描速度為150~250mm/s。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弧形槽微結構上獲得親水性的特征掃描次數小于3次。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依據步驟一~步驟四調控制造的生物陶瓷,其表面的接觸角可由超親水性10°至疏水表面125°之間的自由轉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生物陶瓷表面浸潤性雙向自由調控的方法,依據所述調控方法可實現生物陶瓷材料表面浸潤性的雙向自由調控,材料表面接觸角可實現由超親水性10°到疏水性125°之間的自由轉換;
本發明具有高精確的制備可控性,針對所需的特定浸潤性表面,可通過結構模型設計及激光工藝的調整精確實現材料表面接觸角的可控;亦可實現一種材料在不同區域的具有不同浸潤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68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底用防潮耐高壓工業電纜
- 下一篇:一種阻水阻燃防輻射的柔軟PE合金電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