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的無線同步測試仿真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45968.5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826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朝珉;向正義;何宏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宏動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42C21/00 | 分類號: | F42C21/00;H04B1/717;H04B17/39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寬帶 無線電 引信 無線 同步 測試 仿真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常規彈藥引信測試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的無線同步測試仿真系統。
背景技術
超寬帶雷達是一種新式體制的雷達,具有很多常規雷達無法比擬的優點,在目標探測、成像識別、精確定位、新型引信等技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采用超寬帶雷達技術的新型超寬帶無線電近炸引信已研制成功,在迫擊炮彈、化學彈、導彈等多個型號裝備中得到應用。
隨著超寬帶無線電近炸引信的列裝和投產,經過灌封的引信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才能裝配在炮彈或者導彈上。但是,由于超寬帶無線電近炸引信發出的是一種低頻譜信號,其工作時鐘是采用偽隨機編碼技術生成的,每發產品的工作時鐘都不相同,現有無線測試儀器因需要預先裝載無線電工作頻率而無法實現對超寬帶近炸引信的測試;若采用有線同步方式或靶場抽樣測試方式,則無法達到產品在灌封前、灌封后以及總裝后均可進行全性能測試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能夠控制和產生超寬帶無線電回波信號的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的無線同步測試仿真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無法采用無線方式對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產品進行全過程性能測試的問題。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的無線同步測試仿真系統,包括同步接收天線、同步信號接收機、同步脈沖產生器、延時距離控制器、模擬回波發射機和同步發射天線,其中:所述同步接收天線接收待測試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發射的無線電信號,由所述同步信號接收機進行濾波和一級放大后,送至所述同步脈沖產生器;所述同步脈沖產生器對一級放大后的信號進行檢波、二級放大及整形,形成與所述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發射的無線電信號嚴格一致的同步脈沖;所述延時距離控制器對所述同步脈沖進行延時及多普勒速度控制,形成精確的脈沖位置,送至模擬回波發射機形成模擬回波信號,所述模擬回波信號經 同步發射天線向待測試超寬帶無線電引信輻射。
優選的,所述同步信號接收機包括無源帶通濾波電路和微波放大電路,其中:所述無源帶通濾波電路包括第一電感、第一電容、第一電阻和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感第一端與所述同步接收天線連接,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同步接收天線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連接,第二端接地;所述微波放大電路包括集成微波放大器、第二電感、第二電阻和第三電容;所述集成微波放大器的輸入端與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連接,輸出端通過第三電容與所述同步脈沖產生器連接;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與集成微波放大器的輸出端連接,第二端通過第二電阻與第一電源連接;所述同步接收天線接收的待測試超寬帶無線電引信發射的無線電信號,經所述無源帶通濾波電路抑制干擾雜波,輸出超寬帶無線電脈沖信號,經第二電容耦合至集成微波放大器的輸入端,第二電阻為集成微波放大器提供偏置電流,第二電感為集成微波放大器提供直流通路,同時允許微波信號輸出,集成微波放大器對超寬帶無線電脈沖信號進行一級放大后輸出的微波信號經第三電容耦合至所述同步脈沖產生器。
優選的,所述同步信號接收機還包括減小電源對電路干擾的第一電源去耦合電路,所述第一電源去耦合電路包括第四電容和第五電容,所述第四電容和第五電容的第一端均與第一電源連接,第二端均接地。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源提供12v的直流電壓;所述第一電感和第二電感均為22nH的電感器;所述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和第三電容分別為3pF、0.1μF和0.1μF的耦合電容器;所述第四電容和第五電容分別為1μF和0.1μF的電源去耦電容器;所述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分別為75Ω和100Ω的電阻器;所述集成微波放大器為GALI-6+,第一端為輸入端,第三端為輸出端,第二端和第四端為接地端。
優選的,所述集成微波放大器提供的增益為15d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宏動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宏動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59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