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摻雜Ca3Co4O9熱電材料及微波合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44567.8 | 申請日: | 2016-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32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解勤興;張仁偉;鄭安冉;何青原;解超;張宇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01 | 分類號: | C04B35/01;C04B35/622;C04B35/6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87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摻雜 ca sub co 熱電 材料 微波 合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機非金屬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摻雜Ca3Co4O9熱電材料及其微波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熱電材料是一種可以將熱能和電能直接進行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可應用于溫差發電、熱電制冷等領 域。在溫差發電方面,熱電器件可將地熱、太陽熱能、工廠廢熱及汽車尾氣排放的熱量轉換成電能,從而 實現能量的有效回收利用,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熱電器件組成主要是以p型和n型半導體材料,結構緊 湊,無噪音、無污染,近年來成為熱點研究課題之一。
目前溫差發電的效率在10-15%左右,還遠遠低于傳統發電技術。研究發現,熱電器件的工作效率和材 料的熱電優值(ZT=S2T/ρκ,其中S為熱電勢,T為絕對溫度,ρ為電阻率,κ為熱傳導系數)密切相關。 Ca3Co4O9熱電材料可以在氧化氣氛下使用,高溫性能穩定,同時制備工藝簡單、使用方便,因此在高溫溫 差發電應用方面具有獨特優勢(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12,32(3):525-540.),但是其 熱電優值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時,Ca3Co4O9的制備大多采用常規高溫固相反應法,存在反應時間長、效 率低、能耗大的缺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以微波合成技術制備Na/In、La/In、Sr/In及Sb/In雙摻雜 Ca3Co4O9熱電材料。所合成的雙摻雜Ca3Co4O9熱電材料與常規方法制備的同類材料相比,性能相近或更優異, 但制備周期大大縮短,也有利于降低能耗。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采用的氧化鈷為四氧化三鈷和三氧化二鈷中的一種或兩種;
采用的無機鹽為硝酸鹽、碳酸鹽及草酸鹽中的一種或幾種;
Na、La、Sr和Sb元素摻雜Ca位,In元素摻雜Co位,其中Na、La、Sr、Sb與Ca元素的摩爾比為0~ 1/2,In與Co元素的摩爾比為0~1/3。
將碳酸鈣、氧化鈷及鈉、鑭、鍶及銦的無機鹽或氧化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球磨后壓制成型,并在600 ~1000度微波燒結10-60分鐘。然后將所得物料粉碎并二次壓制,在600~1000度進行二次高溫燒結后 得到。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產物的掃描電鏡圖。
圖2為實施例2產物的掃描電鏡圖。
圖3為實施例3產物的掃描電鏡圖。
圖4為實施例4產物的掃描電鏡圖。
圖5為實施例產物的X射線衍射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Na/In雙摻雜Ca3Co4O9熱電材料的制備
按照Ca/Na/Co/In=2.98/0.02/3.98/0.02的摩爾比分別稱取一定質量的碳酸鈣、硝酸鈉、三氧化二 鈷及三氧化二銦進行混合。將混合物料進行球磨,并壓制成型。將樣品在微波高溫爐中750度燒結30分 鐘。將得到的產物粉碎、壓制成型,并在微波高溫爐中750度燒結30分鐘。冷卻到室溫后即得到Na/In 雙摻雜Ca3Co4O9熱電材料,如圖1所示。材料的X射線衍射譜圖與Ca3Co4O9的標準譜圖相符,如圖5所示。
實施例2:La/In雙摻雜Ca3Co4O9熱電材料的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工業大學,未經天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456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