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044299.X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97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學鍵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華之草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2 | 分類號: | A61K36/9062;A61P35/00;A61K35/586;A61K35/618;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55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峨眉***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胃癌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占胃惡性腫瘤的95%。胃癌在我國發(fā)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全國胃癌平均死亡率高達20/10萬,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約3∶1。發(fā)病年齡高峰為50歲-60歲。
中醫(yī)學雖無胃癌的名稱,但根據(jù)胃癌的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胃脘痛、反胃、噎膈、伏梁、癥瘕積聚等范疇。最早記載,可追溯到《黃帝內經(jīng)》。如《素問》指出:“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甚則嘔吐,膈咽不通。”《難經(jīng)》云:“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金匱要略》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反胃。”在病因病機上,隋代《諸病源候論》云:“榮衛(wèi)俱虛,其血氣不足,停水積飲,在胃脘則臟冷,臟冷則脾不磨,脾不磨則宿谷不化,其氣逆而成胃反也。”明代《景岳全書》指出:“(反胃)或以酷飲無度,傷于酒濕,或以縱食生冷敗其真陽,或因七情郁竭中氣,總之無非內傷之甚,致?lián)p胃氣而然。”在治療方面,《景岳全書》曰:“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氣,健脾養(yǎng)胃為主。”
胃癌治療的傳統(tǒng)方式主要是手術、放化療,但手術之后,大約60-70%的病人發(fā)生轉移。同時放化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會對人體正常免疫細胞,正常器官也造成一定傷害。近年來,中醫(yī)藥在胃癌綜合治療中的獨特療效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研究一種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制備方法;該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的原料中含有薏苡仁、三棱、蜂房、梔子、鱉甲、海螵蛸、蒼術、草豆蔻、吳茱萸和丁香;本發(fā)明具有抗癌止痛、扶助正氣,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可用于消除癌細胞,減輕病人痛苦、改善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等。
本發(fā)明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薏苡仁、三棱、蜂房、梔子、鱉甲、海螵蛸、蒼術、草豆蔻、吳茱萸和丁香;
所述的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薏苡仁4-12份、三棱16-48份、蜂房6-18份、梔子6-18份、鱉甲6-18份、海螵蛸16-48份、蒼術8-24份、草豆蔻16-48份、吳茱萸8-24份和丁香6-18份。
所述的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薏苡仁6份、三棱24份、蜂房6份、梔子12份、鱉甲12份、海螵蛸24份、蒼術16份、草豆蔻36份、吳茱萸12份和丁香12份。
所述的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薏苡仁5份、三棱47份、蜂房7份、梔子17份、鱉甲7份、海螵蛸47份、蒼術8份、草豆蔻46份、吳茱萸9份和丁香18份。
所述的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薏苡仁4份、三棱16份、蜂房6份、梔子6份、鱉甲6份、海螵蛸16份、蒼術8份、草豆蔻16份、吳茱萸8份和丁香6份。
所述的治療胃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薏苡仁12份、三棱48份、蜂房18份、梔子18份、鱉甲18份、海螵蛸48份、蒼術24份、草豆蔻48份、吳茱萸24份和丁香18份。
方中:
薏苡仁: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薏苡仁能健脾益胃,有虛則補其母之義,兼能清熱排膿,為治療內癰的要藥,常用其清肺腸之熱,排膿消癰。
三棱: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平。歸肝、脾經(jīng)。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痛經(jīng),瘀血經(jīng)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西醫(yī)診為肝脾腫大、肝硬化、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冠心病、慢性胃炎、胃癌、消化不良等屬氣滯血瘀證者,軟組織損傷、外傷腫痛屬瘀血阻滯證者。
蜂房:性味歸經(jīng):甘,平;有小毒。歸胃經(jīng)。功能主治:攻毒殺蟲,祛風止痛。蜂房味甘有毒,其質輕揚,善走表達里,外攏內攻,能祛風邪,攏瘡毒,攻堅積,消壅滯,以毒攻毒,消腫止痛。
梔子: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心、肺、三焦經(jīng)。功能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要用于熱病心煩、濕熱黃疸、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等。西醫(yī)診為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急性胃炎、胃潰瘍、胃穿孔、胃癌、肝硬化等所致吐血屬上焦熱盛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華之草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青島華之草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42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健脾溫胃止痛湯
- 下一篇:一種小兒先天性淚道阻塞護理用淚道沖洗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