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擬盾構隧道縱斷面內地層損失擴展的試驗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43865.5 | 申請日: | 2016-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74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方勇;姚志剛;郭建寧;鄧如勇;汪輝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創益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宋華 |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擬 盾構 隧道 縱斷面 地層 損失 擴展 試驗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模擬盾構隧道縱斷面內地層損失擴展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試驗箱、地層損失模型、地表荷載加載裝置、滲流裝置、地中及地表位移測量裝置、 土體位移路徑監測裝置;模型試驗箱內部填充試驗土體;所述地層損失模型包括聚氨酯 囊(1),聚氨酯囊(1)上連接兩根輸水導管(2),一根用于向聚氨酯囊(1)中輸送水 流,一根將聚氨酯囊(1)中的水流導出,所述聚氨酯囊(1)中填充有可溶于水的固態 粉末,該固態粉末在所述聚氨酯囊(1)中緊密堆積將聚氨酯囊(1)撐起形成預期形狀 的地層損失模型,地表荷載加載裝置包括模態激振器(3)、傳力板(4)、激振器反力梁 (5),所述傳力板(4)放置在試驗土體表面,模態激振器(3)壓在傳力板(4)上, 模態激振器(3)頂部固定在激振器反力梁(5)上;所述地層損失模型采用多個圓弧狀 聚氨酯囊(1)緊密排列在一起形成;試驗時,依次向緊密排列的圓弧狀聚氨酯囊(1) 注水,溶解所述固體粉末并通過另一根輸水管排出,生成沿隧道縱向連續的地層損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態粉末采用碳酸鈉粉 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流裝置包括用于提供 滲流水源的水箱(6)及控制水流大小的閥門(7)和導管(8)、出水龍頭(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中及地表位移測量裝 置包括放置于試驗土體(10)中的用來量測地中位移及地表位移的電子位移計(11)及 位移計固定橫梁(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試驗箱為一長方體 結構,頂部開口不予封閉,用于填充試驗土體,模型試驗箱正面采用透明面板(13), 以便觀察內部試驗土體,其他四個面采用不銹鋼鋼板制作;透明面板上制作有半圓結構 的隧道模型(22),隧道模型(22)與試驗箱體一體制作。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透明面板(13)的外表面固 定有位移基準標志(14),透明面板(13)內側的試驗土體中放置有用于顯示土體移動 路徑的低磨阻的彩色玻璃球(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土體位移路徑監測裝 置,土體位移路徑監測裝置包括高頻相機(16)、數據線、計算機(18)。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試驗土體內部設置有加速度 傳感器(19),采用加速度傳感器(19)來量測地層損失上方土體的加速度并通過數據 線將信號傳輸至計算機(18)。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試驗系統進行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驟:制作模型試驗箱、制作地層損失模型、在模型試驗箱中填充試驗土體并安裝 電子位移計(11)、加速度傳感器(19)、放置彩色玻璃球(15);試驗土體填充完之后 進行壓實處理,在試驗土體表面安裝模態激振器(3)、傳力板(4)和激振器反力梁(5) 以及水箱(6)、水流控制閥門(7)、導管(8);所述地層損失模型的制作方法為:在一 聚氨酯囊(1)上連接兩根輸水導管(2),一根用于向聚氨酯囊(1)中輸送水流,一根 將聚氨酯囊(1)中的水流導出,在所述聚氨酯囊(1)中填充可溶于水的固態粉末,該 固態粉末在所述聚氨酯囊(1)中緊密堆積將聚氨酯囊(1)中撐起形成預期形狀的地層 損失模型;然后生成地層損失:模擬施工掘進過程,依次向緊密排列的圓弧狀聚氨酯囊 (1)注水,溶解所述固體粉末并通過另一根輸水管排出,生成縱向連續的地層損失;
開啟水流控制閥門(7),讓水流通過導管(8)流入試驗土體,并開啟出水龍頭(9), 讓水流流出模型試驗箱(21);開啟模態激振器(3),讓其輸出所需荷載;并通過加速 度傳感器(19)測量土體加速度,并將信號通過數據線將信號傳輸至計算機(18);
在試驗過程中通過電子位移計(11)測量并記錄地表和地中位移,并通過加速度傳 感器(19)測量土體加速度,并將信號通過數據線傳輸到計算機(18),同時用高頻相 機(16)監測地層損失上方土體移動路徑及地層損失的擴展過程,通過數據線連接到計 算機(18)。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層損失模型采用多個圓弧 狀聚氨酯囊(1)緊密排列在一起形成;試驗時,依次向緊密排列的圓弧狀聚氨酯囊(1) 注水,溶解所述固體粉末并通過另一根輸水管排出,生成沿隧道縱向連續的地層損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386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