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竹果實的保鮮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43733.2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94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岑舉人;楊小波;劉子金;陳壽定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B7/157 | 分類號: | A23B7/157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謝鋼 |
| 地址: | 570228 *** | 國省代碼: | 海南;6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果實 保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果蔬保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山竹果實貯藏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山竹子(GarciniamangostanaL.)為藤黃科植物,別名莽吉柿、倒捻子、風果、山竺,主要分布于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先后在我國的海南、臺灣、福建、廣東和云南等地引種并逐漸形成了規模化種植。其果實山竹味道清甜甘香、微酸,滑嫩可口,具有“果中皇后”之稱。此外,山竹果實富含維生素B1、B2、C和鎂、鈣、磷、鉀等多種礦物質以及蛋白質、脂類、黃酮類和酚類等化合物,不斷地被人們應用于美膚、飲料制作和米酒釀造、醫藥等行業,尤其在藥理活性方面,山竹果實提取物具有抗腫瘤、抗真菌、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種生物活性。但是,山竹季節性比較強,貯藏時間較短,采后又容易受病菌影響,出現褐變、果肉腐爛變質等現象,影響山竹的食用品質和果皮生物活性,縮短山竹的貯藏時間。
目前,對山竹果貯藏保鮮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溫度、采后涂膜的處理方法,研究其對果殼木質化和果肉腐爛的影響。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木質化和腐爛速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未能考慮病菌隱藏在果蒂中,通過果蒂侵入果肉中,導致果肉腐爛速度加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成本低、安全衛生、操作簡便,并能夠延長山竹果實貯藏期的貯藏保鮮方法,以實現對山竹果實綜合品質的調控和提高,一定程度地解決果實褐變、果肉腐爛變質等現象。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山竹果實貯藏保鮮的方法,其采用質量分數為1~2‰二氧化氯水溶液浸泡處理山竹果實后半密封貯藏保鮮。
具體而說,包括以下步驟:
(1)挑選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八成熟山竹果實;
(2)將二氧化氯粉劑加水配制成1~2‰二氧化氯保鮮劑溶液;
(3)將清洗過后的山竹果實在保鮮劑溶液中浸泡后,晾干,半密封貯藏。
上述步驟(2)中,所述二氧化氯溶液中二氧化氯的質量分數為1.5‰。
上述步驟(3)中,所述浸泡時間為15min;所述半密封貯藏是采用0.04mm的聚乙烯保鮮袋裝好晾干的荔枝果實半密封貯藏,保鮮袋袋口留有直徑3~7cm的近似圓形開口,貯藏溫度為22(±0.5)℃,濕度為80%~90%。
二氧化氯(ClO2)作用廣譜,可以有效殺滅絕大多數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藻類、病毒和寄生蟲,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效殺菌消毒劑。它具有高效、廣譜、快速、無污染等特點。
為了延長山竹果實貯藏期,提高貯藏品質,本發明建立了一種山竹果實貯藏保鮮的方法,該方法采用二氧化氯溶液作為山竹果采后果殼木質化和果肉腐爛變質的保鮮劑,通過對二氧化氯不同濃度的篩選,確定二氧化氯適宜濃度,有效抑制山竹果采后各種真菌和細菌的生長,結合其他措施處理,能夠顯著地抑制山竹果肉的腐爛速度,保持其果皮紅色色澤和較高的TSS和TA含量,延緩硬度和MDA的增加以及Vc含量的降低,提高山竹果實中POD酶的活性,并使山竹果殼具有較低的細胞膜透性,顯著地維持了采后山竹果實的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和風味品質,延長了貯藏時間,實現了對山竹果實綜合品質的調控和提高,并且保鮮方法高效、成本低、安全衛生、操作簡便。本發明方法綠色、安全、無殘留,不產生“三致”物質和其他有毒物質,且操作簡便,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肉腐爛指數的影響;
圖2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殼色澤的影響;
圖3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實中TSS含量的影響;
圖4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實中Vc含量的影響;
圖5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實中TA含量的影響;
圖6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實硬度變化的影響;
圖7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殼相對電導率的影響;
圖8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實中MDA含量的影響;
圖9為ClO2處理對山竹果實中POD含量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所述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原材料如無特別說明均能從公開商業途徑而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大學,未經海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37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