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古建筑苫背屋面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41753.6 | 申請日: | 2016-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258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呂紅醫;楊曉林;李建東;唐麗;劉哲;姚珊珊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D7/00 | 分類號: | E04D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天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13 | 代理人: | 聶孟民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古建筑 屋面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古建筑苫背屋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實現:
一、苫背屋面的基層處理:
1)、清除望磚或望板層表面的殘留砂漿和灰塵,并對屋面凸出部位和蜂窩處進行清理;
2)、勾抹板灰:在木望板之間大于5mm的縫隙,用灰勾平抹實;當縫隙過大,先釘補木條再勾抹;
二、配制麻刀灰:將絨長不小于80cm的麻刀,用清水淋濕、潤透1小時,再彈松抖散并除去雜質,然后與白灰拌和在一起混勻,白灰與麻刀的重量比為:92-95︰5-8,麻刀中麻刀絨占50%以上;
三、抹護板灰:在屋頂的望板或望磚上抹一層麻刀灰,厚度1~2cm,晾至七成干,再進行苫泥背;
四、苫泥背:在護板灰上苫抹2~3層泥背,厚度不應超過3cm,防止因泥背太厚而造成開裂;每層泥背苫完后在室外環境中晾曬至七八成干,再在泥背上潑青漿拍背,拍背不少于3遍,使苫泥背層密實,晾曬干透;
所述的青漿是由青灰加水攪成漿狀,過網眼寬不超過0.2cm的篩制成,青灰為塊狀的青灰,使用前加水濾去灰渣;使用中,青漿應及時補充清水,在兌水兩次后應補充青灰一次,保證質量;
五、苫月白灰背:
1)在晾曬干透的泥背上苫抹2-4層大麻刀月白灰,每層厚度不應超過3cm,防止因灰背太厚而造成開裂;
2)每苫完1層,晾至七成干,用軋子反復趕軋8-10次;
3)灰背苫抹至最后一層時,在表面拍麻刀,拍麻刀使用細軟的麻刀絨,使麻刀絨分布勻密,潑青漿趕軋,使麻刀絨揉實入骨,每平方米灰背整體拍打10次以上;
六、苫青灰背:
1)月白灰背充分晾干后,苫抹青灰背,灰背厚度不應超過3cm,防止因灰背太厚而造成開裂;
2)青灰背晾至七成干,用軋子反復用力趕軋5次以上;
3)每次趕軋均應先刷青漿,青漿隨灰背的硬結由稠變稀;
七、打拐子、粘麻:
當麻刀灰背干至八成,在灰背上粘麻打拐子,用梢端呈半圓柱狀的木棍在灰背上打出許多圓形的淺窩,拐子5個一組,構成梅花狀拐子,每組拐子之間粘麻,待育瓦時把瓦翻鋪在底瓦泥灰上;
八、晾灰背:
1)灰背苫完后必須進行晾背,晾背時應避免暴曬和雨淋,夏季施工時應采用黑色網狀遮陽布整體遮護苫抹后灰背,防止表面開裂;
2)晾背時發現的開裂應重新補抹,補抹前用小錘砸成小溝,補麻刀灰至灰背面表面不再出現開裂,最終實現對古建筑苫背屋面的修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苫背屋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二白灰與麻刀的重量比為白灰94%、麻刀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苫背屋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苫背屋面面積過大,不能一次苫完,必須留對接槎“斜槎”,且槎子寬度不小于2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未經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175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