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白色念珠菌快速培養并顯色的培養基及檢測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610040807.7 | 申請日: | 2016-01-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305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2 |
發明(設計)人: | 郎紅娟;姜雪;汪定成;戈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主分類號: | C12Q1/04 | 分類號: | C12Q1/04;C12R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誠輝律師事務所 11430 | 代理人: | 唐寧 |
地址: | 710032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白色 念珠菌 快速 培養 顯色 培養基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白色念珠菌快速培養并顯色的培養基、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屬于微生物培養領域。本發明的顯色培養基由能夠快速培養白色念珠菌的各個組分構成,這些特定的組分構成的顯色特性培養基能夠快速鑒定白色念珠菌。為醫學診斷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診斷途徑。本發明所述的白色念珠菌快速培養并顯色的培養基成本低、配置簡單,所述方法能夠快速、簡便、準確地用于白色念珠菌的分離和鑒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培養領域,特別是醫學微生物標本、藥品及醫療器械衛生檢驗樣品、公共衛生監測樣品和食品(包括化妝品)衛生檢驗樣品中白色念珠菌的培養和鑒定。
背景技術
念珠菌是ー種腐物寄生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平時主要生存于人體的口腔、皮膚、粘膜、消化道、陰道及其他臟器中。正常人群白色的帶菌率可高達40%;從陰道粘膜分離出來的念珠菌為白色,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的致病性最強。白色念珠菌(簡稱白念,Candida albicans,CA)、熱帶假絲酵母菌(簡稱熱帶,Candida tropicalis,CT)和光滑假絲酵母菌(簡稱光滑,Candida glabrata,CG)是其中的主要致病菌,其分布廣泛,感染類型多祥,已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難點。
雖然目前PCR快速檢測技術具有較好的準確性,但是由于PCR檢測需要對儀器和設備有較高的要求,采購成本也高,并不適合大面積的推廣。而目前對念珠菌的檢測以傳統方法為主,采取分離培養、鏡檢觀察、生化鑒定等多個步驟,檢測周期長,整個過程大約4-7天。
利用酶活性測定鑒別細菌是診斷微生物的一種有效手段,但過去由于底物種類較少、受PH影響較大、不穩定等缺點限制了這一技術的發展。隨著對致病菌研究的深入,陸續發現了更多反映細菌屬性的`特異性酶;通過化學合成技術合成的一系列新型酶底物,為這一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基于傳統細菌培養理論,將人工合成的酶底物與支持細菌生長的多種營養物質相結合,開發出了顯色培養基,使細菌在分離的同時得到有效鑒別,操作簡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分離與鑒別念珠菌屬細菌的培養基方面,加拿大專利CA2634325描述了利用甜土豆浸粉、酵母浸粉為培養基基礎的主要原料,在基礎培養基中添加顯色劑和熒光底物,通過觀察菌落色澤(藍色、黃色和白色)以及菌落是否產生熒光將念珠菌幾個主要種區分開來,但一方面熒光不能通過肉眼直接觀察,不太便利,另一方面淺黃色和乳白色不易分辨,這會導致在結果判斷上出現偏差。日本專利JP2003310298,描述了一種通過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糖苷(X-gluc)底物將白色念珠菌和熱帶念珠菌與其它真菌區分開來的方法,但不能鑒別該屬的其他種。
因此,本領域需要一種高效、快速、低廉、操作簡便的方法,進行念珠菌的檢測,特別是致病性較強的白色念珠菌的特異性快速培養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選擇性高、檢測周期短、成本低、可操作性強,適用于白色念珠菌的分離與鑒別。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快速、簡便、高效地檢測樣本中念珠菌的方法。
本發明的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本發明的白色念珠菌顯色培養基或白色念珠菌檢測試劑盒在制備用于檢測白色念珠菌的診斷劑中的應用。
針對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白色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其由如下組分組成:
酵母粉20g,蛋白胨15g,氯化鋰1g,多粘菌素B 0.5g,葡萄糖5g,4-甲基傘形酮-D-葡萄糖苷0.2g,5溴-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0.1g,碳酸鈉3.8g,瓊脂20g,氯霉素0.5g,甘氨酸0.5g,谷胱甘肽2g,硫酸鋅4g,pH 6.0,超純水補足至1000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080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