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銅尾礦的草-苔蘚-藻類聯合修復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40773.1 | 申請日: | 2016-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893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宋勇生;肖春玲;柳正葳 | 申請(專利權)人: | 井岡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智京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孫文彬 |
| 地址: | 34300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尾礦 苔蘚 藻類 聯合 修復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系統修復領域,特別是一種銅尾礦的草-苔蘚-藻類聯 合修復技術。
背景技術
尾礦是在礦石選取精礦石后外排的大量脈石廢渣,據中國環境年鑒資 料,尾礦是我國排放量最高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占總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 量近30%。尾礦因重金屬含量(如Cu、Pb、Zn、Cd等)極高,尾礦通過水 土流失和風播等途徑給周邊土地和農田帶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其環境影 響具有普遍性、嚴重性、持久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我國尾礦占地面積已高 達90多萬公頃,而復墾率只有5%,尾礦的污染問題持續惡化,其中尤以 Cu、Pb和Zn等中國主要重金屬礦區的土壤污染問題為劇。
重金屬尾礦的治理,關鍵在于克服不良的土壤基質條件和重金屬毒害 影響,確保重金屬尾礦的污染物不至于擴散到周邊環境中。已有的重金屬 尾礦恢復治理重心主要依賴于于大規模的覆土、播種、植物移栽或化學改 良等措施,不僅耗費人力、財力與物力,而且修復效果不佳,難以使尾礦 生態系統的恢復朝持續、健康和自我維持的方向發展。
從國內外的研究進展看,尾礦的植被重建主要依賴一種或幾種植物, 一般來說,由少數種類建立的植被因結構和功能過于簡單,穩定性差,需 要長期的后期維護與管理,因此如何利用多種耐性植物的生態配置,建立 一個長期穩定的植被是實踐中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銅尾礦的草-苔蘚-藻類聯合修復技術,利 用植被重建的方式控制尾礦的重金屬污染,選擇多種耐性植物的生態配置, 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重建植被。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銅尾礦 的草-苔蘚-藻類聯合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復技術包括了以下 步驟:
(1)將銅尾礦進行12-20厘米的深耕翻土,并其上覆蓋泥土,土層厚度 為2-4厘米,在覆土表面處噴灑藻類培養液,噴灑比例為每1000克土壤和 銅尾礦砂中加入藻類培養液20-30ml;
(2)同時進行苔蘚撒播,苔蘚播撒量為每1000克土壤和銅尾礦砂中加 入自然晾干后的苔蘚50g;
(3)藻類-苔蘚生長至覆蓋噴灑土壤面積30-40%后種植牧草植物,種植 密度為每平方米4-5行,每行10-20株;
(4)在藻類、苔蘚、牧草植物種植完畢后,在種植土壤上覆蓋秸稈進行 保濕,并采取地面灌溉、普通噴灌或微灌對土壤進行給水澆灌。
其中,步驟(1)中藻類培養液的藻類來源于銅尾礦土壤分離培養,優 選為綠球藻sp.1、小球藻原變種、擬膠絲藻、斯氏顫藻和皺紋織線藻,費 氏藻、葡萄藻中的一種或幾種。
其中,步驟(2)中苔蘚類來源于銅尾礦上的生物結皮分離培養,優選 為黃色真蘚、大金發蘚、雙色真蘚中的一種或幾種。
其中,步驟(3)中牧草植物為狗牙根、中華結縷草、木賊、金雞菊、 高羊茅、巨大狗尾草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對尾礦修復體系的整體研究,分析國內外常用修復技術的優 勢及弊端,采用草-苔蘚-藻類聯合修復體,并對體系中的藻類、苔蘚、牧 草植物進行耐銅實驗和培養,極大的提高了修復體系的銅耐受能力。
2.經過合理篩選的草-苔蘚-藻類聯合修復體系極大的提高了尾礦廢棄地的 植被覆蓋度,也有利于避免水土流失及大風揚塵等不利環境影響,并促進 了尾礦地表的快速穩定,植被四季蓋度達到95%以上,聯合修復體系中的生 物物種隨處可得,修復成本較低,修復技術簡易可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藻類分布結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 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銅尾礦的草-苔蘚-藻類聯合修復技術,修復技術包 括了以下步驟:
(1)將銅尾礦進行12-20厘米的深耕翻土,并其上覆蓋泥土,土層厚度 為2-4厘米,在覆土表面處噴灑藻類培養液,噴灑比例為每1000克土壤和 銅尾礦砂中加入藻類培養液20-30ml;
(2)同時進行苔蘚撒播,苔蘚播撒量為每1000克土壤和銅尾礦砂中加 入自然晾干后的苔蘚50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井岡山大學,未經井岡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07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