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化測試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有效
申請號: | 201610040703.6 | 申請日: | 2016-01-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029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發明(設計)人: | 熊波;陳燕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紫光同創電子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江婷;李發兵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化 測試 控制 方法 裝置 終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化測試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先設置測試工具的包含各種自動測試用例的自動測試用例庫;在自動測試過程中獲取測試工具當前測試工程的測試需求;根據測試需求確定當前測試工程中的被測對象,并從自動測試用例庫中選擇出當前需對被測對象進行測試的目標自動測試用例,進而獲取各目標測試用例對應的各目標驅動,然后通過各目標驅動將各目標自動測試用例導入測試工程對被測對象進行自動化測試。本發明在自動化測試過程中,對于測試用例及驅動的調用等都是由獨立于測試工具之外的自動化測試控制裝置(也即獨立于測試工具的頂層)完成,并不依賴于測試工具自身的頂層,降低了對測試工具的依賴性,且能降低測試成本并提升測試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化測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化測試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背景技術
軟件測試是保證軟件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軟件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圖像用戶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作為用戶和應用程序交互的接口,是應用程序和用戶信息傳遞的橋梁,它憑借著其靈活性以及易操作性等,為軟件開發和應用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也正是由于其規模的日益增加,使得GUI測試工作變得異常繁重,同時故障成本的不斷上漲,使得對每個版本做全面、快速的GUI測試變得十分必要。
由于GUI測試模仿用戶的行為對應用程序進行操作,相對其他測試而言,具有其獨特性,實行GUI測試自動化可以將測試人員從耗時而又枯燥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自動化測試是把人為驅動的測試行為轉化為機器執行的一種過程。通常,在設計了測試用例并通過評審之后,由測試人員根據測試用例中描述的規程一步步執行測試,得到及時結果與期望結果的比較,在此過程中,為了節省人力、時間或硬件資源,提高測試效率,便引入了自動化測試的概念。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自動捕獲/回放工具的出現,測試自動化開始了。第一代自動化測試,即自動化測試思想剛開始誕生時,依靠的是傳統的“錄制-回放”技術。這種計劃與現在的自動化測試工具的“錄制-回放”思想不一樣,它實際上是對PC操作鍵盤和鼠標過程的記錄和模擬,但這種機制限制頗多,若對環境的依賴性強,對變化性太多于敏感等,因此不可能發展成一種模式。第二代自動化測試,即腳本化的自動化測試,利用腳本進行結構化的自動化測試,此可以應用于CLI與API的自動化測試,主要應用模塊化與庫思想。第三代自動化測試,開始產生了各種自動化測試思想,其伴隨著對象化思想的產生,而隨之出現了一系列的自動化測試軟件,如基于數據驅動思想和關鍵字驅動思想的測試工具。從這時候開始,自動化就開始實現了一定的規模,開始運用在各個行業,并且發展趨勢越來越快。
目前,常規的自動化測試,對自動化測試工具依賴性高,在自動化測試過程中,都是利用各測試工具自身的頂層實現測試用例的調用、測試用例驅動的調用等,而不同的測試工具的頂層調用控制往往是不同的,因此目前的自動化框架的高效運轉必須依賴與自動化框架有關的頂層設計,如果需要更換測試工具,則需要根據更換后的測試工具完全重新進行滿足該測試工具需求的頂層設計。可見,目前的自動化測試存在對自動化測試工具的依賴性高,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測試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解決現有自動化測試存在的對自動化測試工具的依賴性高,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動化測試控制方法,包括:
設置測試工具的自動測試用例庫,該自動測試用例庫中包含各種自動測試用例;
獲取所述測試工具當前測試工程的測試需求;
根據所述測試需求確定當前測試工程中的被測對象,并從所述自動測試用例庫中選擇出當前需對所述被測對象進行測試的目標自動測試用例;
獲取各目標測試用例對應的各目標驅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紫光同創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紫光同創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07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地址分配方法及DDR控制器
- 下一篇:基于搜索算法的多缺陷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