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豆磷酸酶GmWIN2及其編碼基因在調控植物種子產量中的應用有效
申請號: | 201610040682.8 | 申請日: | 2016-01-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8756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6 |
發明(設計)人: | 張勁松;陳受宜;陸翔;馬彪;張萬科;林晴;何鍶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C12N9/16 | 分類號: | C12N9/16;C12N15/55;C12N15/82;A01H5/10;A01H6/20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關暢;張立娜<國際申請>=<國際公布>= |
地址: | 1001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大豆 磷酸酶 gmwin2 及其 編碼 基因 調控 植物種子 產量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豆磷酸酶GmWIN2及其編碼基因在調控植物種子產量中的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應用具體為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即GmWIN2)在如下a1)或a2)中的應用:a1)提高植物的種子產量;a2)選育種子產量提高的植物品種。本發明的實驗證明,大豆蛋白GmWIN2及其編碼基因與植物種子重量相關,過表達后提高植物種子產量,該基因對提高作物產量、特別是對于提高大豆等植物種子的千粒重/百粒重,培育高產品種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分子生物學領域,涉及一種大豆磷酸酶GmWIN2及其編碼基因在調控植物種子產量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大豆是重要傳統作物,蘊含豐富營養價值,是提供糧油和飼料的重要經濟作物,在工業生產中大豆油也有很多用途,例如生物燃料,表面活性劑,軟化劑等。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然而,近年來,我國大豆生產只占需求的三分之一,致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總額為全球大豆總出口量的一半。大豆生產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糧食作物發展的步伐,不能滿足國民需要。近50年來,大豆生產僅增長了62%,而其他糧食作物已增長了5倍以上。因此提高大豆單產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種子的重量(粒重)是作物生產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影響作物產量的重要農藝性狀之一。植物可以通過增加種子粒重來達到增產的目的。
千粒重是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種子的重量,它是體現種子大小與飽滿程度的一項指標,是檢驗種子質量和作物考種的內容,也是田間預測產量時的重要依據。一般測定小粒種子千粒重時是隨機數出三個一千粒種子,分別稱重,求其平均值。大粒種子可取三個一百粒分別稱重,取其平均值,稱百粒重。一般認為,種子粒重是數量性狀,由多個基因決定。
大豆產量由株型、結莢率、莢粒數、種子百粒重等因素組成,其中粒重是遺傳力最高的因素。粒重對產量的影響不限于豆科植物,其它單雙子葉植物也是產量潛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成為作物品種選育過程中要考慮的重要選擇性狀。已有的研究表明,種子粒重受栽培環境和遺傳的影響。在正常的栽培條件下,遺傳,也即相關基因起重要作用。因此與千粒重相關的分子機制的研究成為熱點。在水稻、小麥、玉米、谷子、大豆等作物中,應用重組自交系群體,在基因組上已經定位和精細定位了與種子重量相關的QTL位點,包括主效基因位點。近年來,國內外報道了一些對大豆百粒重的QTL的定位。SoyBase數據庫公布已經定位了近100個QTL位點(http://www.soybase.org/)。
大豆起源于我國。種子重量和形狀是野生大豆進化栽培大豆的過程中,受到馴化的主要形狀之一。野生大豆的百粒重范圍為0.76–6.0克,主要的優勢型為1.0-2.0克,而栽培大豆的百粒重一般為15-22克,呈顯著差異。已有的研究表明,大豆種子大小和形狀是穩定遺傳且相互獨立的性狀。大豆種子大小和形狀與百粒重相關,然而,對于產量相關的種子性狀描述,還是以種子粒重,百粒重/千粒重,最為貼切。
近年來,在水稻和其它作物中克隆了一些與粒重相關的基因。本專利申請人在研究水稻乙烯突變體過程中發現轉錄因子OsElL1參與千粒重調控,其失活突變體eil1千粒重明顯低于對照,而其過表達植株的千粒重明顯大于對照。但是大豆中與種子粒重相關基因的研究尚顯滯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豆磷酸酶GmWIN2及其編碼基因調控植物種子產量中的應用。
本發明所提供的應用,具體為如下A或B或C:
A.蛋白質在如下a1)或a2)中的應用:
a1)提高植物的種子產量;
a2)選育種子產量提高的植物品種;
所述蛋白質為如下(1)或(2):
(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即GmWIN2蛋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068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