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火防火電纜配方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40243.7 | 申請日: | 2016-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4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遠征電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1/02 | 分類號: | C08L1/02;C08L91/06;C08L67/08;C08L75/04;C08L29/04;C08L27/06;C08L23/28;C08L23/06;C08K13/06;C08K3/22;C08K5/5419;C08K3/28;H01B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833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火 防火 電纜 配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耐火防火電纜配方。
背景技術
防火涂料是用于可燃性基材表面,能降低被涂材料表面的可燃性、阻滯火災的迅 速蔓延。隨著有機合成材料的大量應用,對防火涂料的性能也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含鹵素 等難燃化的有機聚合物往往導致材料的物性變劣,使用壽命縮短、成本提高。電纜防火涂料 適用于電廠、工礦、電信和民用建筑的電線電纜的阻燃處理。也可用于木結構、金屬結構及 地下工程的可燃性基材等物體的防火保護。
鑒于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將其進一步改進,使其更具備實用性,才 能符合實際使用情況。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火防火電纜配方。
發明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耐火防火電纜配方,按份量份計取,電纜 防火涂料的配方為:二氧化鈦15-16份、氯化石蠟12-18.2份、醇酸樹脂13-28份、聚氨酯 樹脂12.6-13.8份、纖維素纖維20-28.6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9份、抗氧劑30-50份、氧 化鋅2-5份、相容劑12-16份、納米氮化鋁0.9-1.8份、聚乙烯醇11-12份、改性填料20-32 份、聚氯乙烯22-30份、氯化聚乙烯8-10份、環保復合增塑劑30-55份、填充補強劑 28-32份、低密度聚乙烯10-15份、潤滑劑30-40份。
具體地,本發明有以下原料配方:所述按份量計取,二氧化鈦16份、氯化石蠟-18.2 份、醇酸樹脂15.8份、聚氨酯樹脂12.9份、纖維素纖維26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8份、抗氧 劑33份、氧化鋅2.9份、相容劑15.2份、納米氮化鋁1.2份、聚乙烯醇12份、改性填料25份、 聚氯乙烯23份、氯化聚乙烯9份、環保復合增塑劑40份、填充補強劑30份、低密度聚乙 烯12份、潤滑劑28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發明的電纜料,通過在配方中的偶聯劑和相容劑、阻燃 協效劑、改性填料的作用,使得本發明低煙無鹵阻燃電纜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低煙阻 燃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 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本發明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耐火防火電纜配方,按份量份計取,電 纜防火涂料的配方為:二氧化鈦15-16份、氯化石蠟12-18.2份、醇酸樹脂13-28份、聚氨 酯樹脂12.6-13.8份、纖維素纖維20-28.6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9份、抗氧劑30-50份、 氧化鋅2-5份、相容劑12-16份、納米氮化鋁0.9-1.8份、聚乙烯醇11-12份、改性填料20- 32份、聚氯乙烯22-30份、氯化聚乙烯8-10份、環保復合增塑劑30-55份、填充補強劑 28-32份、低密度聚乙烯10-15份、潤滑劑30-40份。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本發明有以下原料配方:所述按份量計取,二氧化鈦16份、 氯化石蠟-18.2份、醇酸樹脂15.8份、聚氨酯樹脂12.9份、纖維素纖維26份、甲基三甲氧 基硅烷8份、抗氧劑33份、氧化鋅2.9份、相容劑15.2份、納米氮化鋁1.2份、聚乙烯醇12份、 改性填料25份、聚氯乙烯23份、氯化聚乙烯9份、環保復合增塑劑40份、填充補強劑 30份、低密度聚乙烯12份、潤滑劑28份。
盡管上文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給予了詳細描述和說明,但是應該指明的是, 我們可以依據本發明的構想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各種等效改變和修改,其所產生的功能作 用仍未超出說明書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遠征電纜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遠征電纜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4024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