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臨近空間大范圍機動彈道三維包絡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39940.0 | 申請日: | 2016-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86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周歡;丁智堅;何睿智;鄭偉;湯國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楊春 |
| 地址: | 621908***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近 空間 范圍 機動 彈道 三維 包絡 計算方法 | ||
1.一種臨近空間大范圍機動彈道三維包絡計算方法,所述臨近空間大范圍機動彈道包括初始下降段彈道和滑翔段彈道,彈道起點為再入點,彈道終點為滑翔段彈道終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彈道包絡側向寬度與縱程的數學模型
令彈道再入點為I,其經度為λI、地心緯度為φI;彈道落點為T,其經度為λT、地心緯度為φT;以由再入點和落點確定的再入大圓弧平面為對稱面,稱沿射向方向對稱面以左彈道為左側機動彈道,沿射向方向對稱面以右彈道為右側機動彈道;記最大左側機動彈道距對稱面的最大距離為左邊界Bl,記最大右側機動彈道距對稱面的最大距離為右邊界Br;
根據給定的飛行器再入點飛行狀態參數、彈道終端飛行狀態參數、飛行過程約束條件及終端約束條件,針對再入點為(λI,φI)=(0°,0°),落點為(λki,0°)的低空大范圍機動彈道進行彈道計算,記各落點對應的彈道縱程Li,由式(1)計算Li,
Li=Rearccos(sinφIsinφI+cosφIcosφIcos(λT-λT)) (1)
式中:Re為地球半徑,i=1,2,3,4,…
通過改變再入點初始速度方位角獲得最大左側機動彈道和最大右側向機動彈道,記各落點對應的彈道側向包絡寬度Wio,由式(2)計算Wio,
Wio=Bl-Br (2)
取n倍Wio為實際側向包絡寬度Wi,對Li和Wi進行擬合,建立如式(3)所示的彈道包絡側向寬度與縱程的數學模型,確定模型系數ai
(2)建立換極坐標系
A.定義一個再入大圓弧平面作為換極赤道平面:
a)對目標點確定的情況,將再入點和目標點地心矢徑構成的再入大圓弧平面作為換極赤道平面;
b)對于目標點未確定的情況,根據再入點位置及速度方位角確定的再入大圓弧平面作為換極赤道面;
B.基于換極赤道平面定義換極坐標系OE為地心,軸沿再入點地心矢徑方向,軸在換極赤道面內垂直于軸指向目標點方向,軸與軸、軸構成右手系;
(3)建立換極坐標系中飛行器動力學模型
根據步驟(2)建立的換極坐標系建立換極坐標系中飛行器的動力模型,且用表示換極坐標系中各物理量,用x表示一般坐標系中各物理量:
在換極坐標系中建立以時間為自變量的滑翔飛行器動力學方程,其飛行狀態量為換極后的經度地心緯度航跡偏航角速度速度傾角和地心距
其中,Cσ、Cθ為哥氏加速度項,和為牽連加速度項;
其中,
其中,ωe為地球旋轉加速度矢量,λp和φp為換極后極點P的經度和地心緯度,Ap為P的方位角;
根據換極坐標系定義,一般坐標系與換極坐標系中地心距、當地速度傾角及速度的定義一致,
定義
其中,ψf為點F的方位角;說明
由一般坐標系中λ和φ確定換極坐標系中和的表達式為,
由換極坐標系中和確定一般坐標系中λ和φ的表達式為,
由一般坐標系中σ確定換極坐標系中的表達式為
其中,
(4)計算換極坐標系彈道參數
根據步驟(3)的坐標轉換關系計算換極坐標系彈道參數,根據彈道再入點經度λI、再入點地心緯度φI、落點經度λT、落點地心緯度φT計算得到換極彈道參數,由計算得記換極彈道落點經度為
(5)計算換極坐標系彈道側向包絡
由式(15)計算換極彈道縱程
其中,Re為地球半徑;
將代入式(16),可計算得到換極彈道側向包絡寬度
其中,模型系數ai由第一步確定;
將換極彈道側向包絡描述為長度為寬度為的矩形,其邊界由式(17)確定,
其中,為換極系側向包絡東向下邊界,為換極系側向包絡東向上邊界;為換極系側向包絡北向下邊界,為換極系側向包絡北向上邊界;
(6)計算一般坐標系彈道三維包絡
按照東向dλ、北向dφ的間隔將由式(17)確定的換極坐標系彈道側向包絡剖分為互不重疊的若干網格,記網格節點坐標為
由步驟(3)所述坐標轉換關系,計算一般坐標系網格節點坐標N(λn,φn),由N(λn,φn)確定的區域即為一般坐標系彈道側向包絡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近空間大范圍機動彈道三維包絡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考慮機動和偏差進行蒙特卡羅打靶,以彈道高度范圍的m倍作為彈道包絡的垂向范圍Δ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3994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