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石灰套筒窯煤粉燃燒應用中的便攜式清渣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38670.1 | 申請日: | 2016-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18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華;汪肖;劉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峘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10 | 分類號: | C04B2/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周中民 |
| 地址: | 21111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灰 套筒 窯煤粉 燃燒 應用 中的 便攜式 清渣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灰套筒窯設備,尤其是一種石灰套筒窯煤粉燃燒應用中的便攜式清渣器,其用途是對煤粉在石灰套筒窯燃燒室內高溫燃燒過程中因灰分熔融產生的固、液態殘留物質進行清理。
背景技術
煤粉中的灰分為不可燃物質,在煤粉燃燒過程中,燃燒剩余的灰分等殘留物質會積灰,結渣。以煤粉在石灰套筒窯燃燒應用為例,該窯有十多個燃燒室,數量多、布局緊湊,受工況限制,市場上的電動工具不能直接用于石灰套筒窯燃燒室清灰,目前清理積灰、結渣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清理,需要停止煤粉噴吹,檢測燃燒室內溫度及氣體成分對人體無害后,對積灰或結渣進行釬搗、水淬、外排等手工清理操作。因積灰部位較深,可利用的工具主要是鋼釬等工具,市面沒有適合的電動工具可用,手工清理工作量大、任務繁重。造成每個燃燒室清理周期過長,影響套筒窯的生產。噴吹煤粉燃燒室在現代工業節能降耗中的地位越來越重,灰渣清理已經成為噴吹煤粉燃燒室推廣的瓶頸。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目的是針對石灰套筒窯灰渣清理周期過長的問題,提供一種可直接用于石灰套筒窯燃燒室清灰的便攜式清渣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石灰套筒窯煤粉燃燒應用中的便攜式清渣器,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裝置、管軸和柔性鏈條或鋼索,所述動力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管軸尾端相連,管軸前端開設有固定孔,在固定孔安裝柔性鏈條或鋼索。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裝置設有冷卻閥門,冷卻閥門與管軸尾端連通,管軸前端封閉,并且管軸前端還開設有冷卻孔。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孔和固定孔沿軸向交錯開設有若干組,每組冷卻孔和固定孔均沿管軸圓周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裝置為電機,傳動裝置為齒輪傳動箱。
有益效果:(1)本發明可實現石灰套筒窯煤粉燃燒室內結渣的快速清理,與傳統手工清渣相比,降低了人工量,縮短了清理周期;(2)在便攜式清渣器運行過程中,可根據結渣部位不同更換不同長度的管軸,調整清渣面積,還可根據結渣的情況,更換不同直徑、數量的柔性鏈條或鋼索,實現不同的清渣效果;(3)采用管軸中通冷卻介質由冷卻孔噴出到柔性鏈條或鋼索實現冷卻效果;(4)便攜式清渣器小巧靈活,可在不同燃燒室交替使用。易損件為價格低廉的柔性鏈條或鋼索,維護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便攜式清渣器待機位示意圖;
圖2為便攜式清渣機工作位a示意圖;
圖3為便攜式清渣器工作位b示意圖;
圖4為打渣裝置的工作狀態圖。
圖中:1-動力裝置,2-傳動裝置,3-管軸,4-柔性鏈條或鋼索,5-冷卻閥門,6燃燒室清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石灰套筒窯煤粉燃燒應用中的便攜式清渣器,包括動力裝置1、傳動裝置2、管軸3和柔性鏈條或鋼索4。所述動力裝置1為電機,傳動裝置2為齒輪傳動箱,動力裝置1通過傳動裝置2與管軸3尾端相連,傳動裝置2設有冷卻閥門5,冷卻閥門5與管軸3尾端連通,管軸3前端封閉,并且在管軸3前端開設有固定孔和冷卻孔,所述冷卻孔和固定孔沿軸向交錯開設有若干組,每組冷卻孔和固定孔均沿管軸3圓周均勻分布,在固定孔安裝柔性鏈條或鋼索4。本實施例中,每組固定孔為四個,可安裝四根柔性鏈條或鋼索4,安裝時相鄰兩根柔性鏈條或鋼索4之間夾角均為90°,保證管軸3的動平衡。
如圖1所示,需要清渣作業時,手持動力裝置1手柄,此時為便攜式清渣器的待機位,打開冷卻閥門5注入冷卻介質,將管軸3伸入燃燒室清渣孔6;如圖2所示,待柔性鏈條或鋼索4伸入燃燒室清渣孔6后,柔性鏈條或鋼索4的末端與結渣接觸,啟動動力裝置1,柔性鏈條或鋼索4因離心力自由張開,開始對結渣切割、破碎、清理作業,在工作時,根據燃燒室結渣的部位,調整柔性鏈條或鋼索4末端與結渣部位的接觸部位。便攜室清渣器清理范圍為如圖2所示便攜式清渣器工作位a與如圖3所示便攜式清渣器工作位b之間。清渣作業完成后,停止動力裝置1,將管軸3和柔性鏈條或鋼索4抽出燃燒室清渣孔6,關閉冷卻閥門5。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峘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大峘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386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有繡線的飾品
- 下一篇:一種帶有繡線的飾品的加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