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液分離仿生電子鼻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36949.6 | 申請日: | 2016-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484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孫友宏;常志勇;翁小輝;劉寶昌;慕海鋒;郭威;高科;鄧孫華;馬云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邵銘康,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離 仿生 電子 | ||
1.一種氣液分離仿生電子鼻,其特征在于由仿生分離器(A)、氣體室(B)、傳感器陣列(C)和擾流體(D)組成,其中仿生分離器(A)的圓臺體大圓與氣體室(B)中進氣段(3)的圓臺體大圓連接;擾流體(D)中后擾流段(11)的外螺紋(10)與氣體室(B)中檢測段(6)的內螺紋(7)螺紋連接;傳感器陣列(C)固接于氣體室(B)的檢測段(6)中,且位于擾流體(D)的后擾流段(11)前部;仿生分離器(A)的圓臺體側表面所設仿生結構單元(E)中底板(16)的長度方向沿仿生分離器(A)的圓臺體側表面周向排列,仿生結構單元(E)中底板(16)的寬度方向沿仿生分離器(A)的圓臺體母線方向排列,仿生結構單元(E)中主擾流柱Ⅰ(15)、主擾流柱Ⅱ(18)、副擾流柱組Ⅰ(14)和副擾流柱組Ⅱ(17)的尾部朝向與氣流方向一致。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仿生電子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生分離器(A)為空心圓臺體,圓臺體大圓直徑d1為20-30mm,圓臺體小圓直徑d2為5-8mm,圓臺體高L1為30-45mm;圓臺體小圓端呈封閉狀態,其外表面不設仿生結構單元(E)和半透膜(1);相鄰的仿生結構單元(E)沿圓臺體表面母線方向和周向均為對齊排列,且相鄰兩排仿生結構單元(E)的中心沿圓臺體表面母線方向的間距h15為300um、沿圓臺體表面周向方向的間距L14為1000um;
圓臺體內側壁設有半透膜(1),圓臺體壁厚h1為1-2mm,圓臺體側表面設有仿生結構單元(E),圓臺體側壁上均勻分布有透氣孔(2),透氣孔(2)為圓柱形,其直徑d12為20-30um,透氣孔(2)在圓臺體側壁上的分布與仿生結構單元的排列相對應,每個仿生結構單元沿圓臺體母線方向對稱分布有三組透氣孔(2),相鄰兩組透氣孔(2)的間距L12為100um;每組5-7個透氣孔(2)在圓臺體周向對稱均勻分布,兩個相鄰透氣孔(2)的中心距L13為60-80um。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仿生電子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室(B)由進氣段(3)、傳輸段(4)、擴散段(5)和檢測段(6)組成,進氣段(3)、傳輸段(4)、擴散段(5)和檢測段(6)自左至右依次連接;進氣段(3)、傳輸段(4)、擴散段(5)和檢測段(6)的壁厚h2均為2-3mm;進氣段(3)為圓臺體,其中圓臺體大圓直徑d5為20-30mm,圓臺體小圓直徑d4為5-8mm,圓臺體高h4為7-10mm;傳輸段(4)為空心圓柱體,其中圓柱直徑與進氣段(3)中圓臺體小圓直徑d4相同,圓柱體高L3為15-20mm;擴散段(5)為圓臺體,其中圓臺體大圓直徑d3為20-30mm,圓臺體小圓直徑與進氣段(3)中圓臺體小圓直徑d4相同,圓臺體高h3為4-6mm;檢測段(6)為空心圓柱體,圓柱外徑與擴散段(5)的圓臺體大圓直徑d3相同,圓柱長L2為50-60mm;檢測段(6)右部設有內螺紋(7)。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仿生電子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器陣列(C)由4-6個傳感器組成,在氣體室(B)中檢測段(6)的一個橫截面的內壁上均布,且該橫截面位于擾流體(D)前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3694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