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身份驗證系統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34595.1 | 申請日: | 2011-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161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A·馬海德拉卡;K·陳;L·奧布雷貢 | 申請(專利權)人: | 環聯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9/32;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歐陽帆 |
| 地址: | 美國伊***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驗 機密數據 服務器 身份驗證系統 客戶端界面 創建 數據庫 選擇性訪問 因特網環境 被服務器 測驗管理 初始數據 存儲機密 用戶界面 訪問 取回 應用 準許 承載 權限 認證 身份 網絡 | ||
公開了身份驗證系統和方法。描述了用于在給予經由網絡在用戶界面處訪問機密數據的權限之前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認證的系統和方法。在示例性實現方式中,在因特網環境中,服務器承載提供由用戶對與用戶相關的機密數據的選擇性訪問的應用。存儲機密數據的至少一個數據庫被服務器訪問以基于從客戶端界面接收到的初始數據來取回位于數據庫中的與用戶相關的機密數據。測驗創建功能使服務器至少部分地基于與用戶相關的機密數據的一部分來創建包括至少一個問題的測驗。測驗創建功能基于至少一個測驗定義來創建測驗。測驗管理功能使服務器將測驗發送到客戶端界面以供呈現給用戶。在由應用確定出用戶通過了測驗之后,用戶被準許對機密數據進行訪問。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180067056.3,申請日為2011年12月29日,題為“身份驗證系統和方法”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國際申請要求于2010年12月30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號61/428,774的優先權。
技術領域
以下公開涉及身份驗證(identity verification),更具體地說是涉及用于在允許訪問與個體有關的機密或安全信息(例如,信用檔案或報告)之前認證該個體的身份的系統和方法,其中具體地通過跨諸如因特網之類的網絡的計算機連接來進行所述認證。
背景技術
消費者借貸產業基于風險(即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風險)的普遍原理來決定準許信貸或提供貸款,或者決定給予消費者有利的信貸或貸款條件。信貸和借貸機構通常避免對高風險消費者準許信貸或貸款,或者可能與通常向具有低風險的消費者準許的那些相比以更高的利率或較為不利的其他條件向這樣的消費者準許信貸或借貸。作為一種量化風險并考慮個體消費者之間的相對比較的手段,貸款商使用信用評分(credit score)。信用評分是與個體消費者相關聯的風險的數值近似,并基于消費者的信貸歷史而生成。信貸機構已經發展成基于對與個體相關的潛在信用信息和其它數據的相應專門處理來生成不同類型的信用評分。這些信用評分以各種交易名稱(例如,TransUnion的TrueVantageScore Solutions LLC的VantageScoreSM,Fair Isaac Corporation的等等)進入市場,并且都旨在提供針對特定個體的最佳可能的風險指標。例如,信貸機構評價個體消費者的信貸歷史、處理并維護信用評分并在被請求時向貸款商呈現信用評分。
由于信用評分代表著消費者獲得并維護信貸的能力,所以對于消費者而言監控他們的評分是重要的。雖然信用評分通常是消費者行為的結果,但是通過欺詐或者未知但經授權的使用的其他人的行為可以影響信用評分,這也是可能的。在這些情況下,如果這些行為通過監控處理被識別并及時被處理,那么消費者也許能夠糾正對他們的信用檔案的危害,或者至少避免對他們的信用檔案的進一步危害。如果無意的行為沒有被消費者識別并且沒有得到及時地糾正,那么可能出現對該消費者信用評分的嚴重的損害,而這可能會大幅度削弱該消費者獲得信貸或貸款的能力。
由于監控信用檔案不斷增長的重要性,已經開發出通過處理來幫助消費者的系統。例如,當會負面地影響他們的信用評分的某種行為發生時,這樣的系統可以向消費者發出警報。但是,出于安全的原因,一般不會轉送具體信息。而是,一旦接收到警報,消費者必須手動地檢查他或她的信用檔案以確定新的信貸交易的有效性。消費者可能需要迅速訪問他們的信用檔案的其他理由可能包括:確定多少信貸對他們可能是可用的;確定他們的信用評分;或者僅僅檢查何種活動帳戶附于他們的信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環聯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環聯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345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