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行道智能交通防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33052.8 | 申請日: | 2016-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84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岱;齊弘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融創智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13/04 | 分類號: | E01F1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瓊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行道 智能 交通 防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交通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人行道智能交通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在城市與鄉鎮現代化交通運行過程中,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參與者大都充分意識到 保障交通安全運行的硬件設施之優劣,是確保全社會道路交通運行暢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 全,避免交通事故頻發和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的關鍵性問題。然縱觀目前國內外作為交通 運行保障重要硬件之一的道路交通安全柵欄雖名目繁多,但總體綜合技術滯后、功用單一、 適應性差、安防率低、不便搬運、易污難洗、影響市容、華而不實或實而不優等。而且目前交 通防護柵欄很少應用于人行道,在一些交通擁擠的地方,行人搶道的事件時有發生,雖然有 紅綠燈,但仍需要安排專人現場維持交通秩序,比如四川有名的“黃馬甲”。這一舉措雖然大 大降低了交通事故,但由于城市路口較多,人行道隨處可見,因而安排專人維持秩序大大增 加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人行道智能交通防護裝置,它避免了行 人橫穿馬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時也具有自動維序功能,避免了安排專人維持秩序而增 加交通人力成本。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人行道智能交通防護裝置,它包括控制器,升降電機、升降桿及柵欄,所述升降電 機包括第一升降電機及第二升降電機,所述第一升降電機及第二升降電機均與控制器連 接,所述控制器與紅綠燈導流系統電連接,所述升降桿包括第一升降桿及第二升降桿;所述 第一升降電機連接第一升降桿,所述第二升降電機連接第二升降桿,所述第一升降桿與第 二升降桿之間設置有柵欄,所述柵欄上設置有擋板;人行道的兩端的地下均設置有安裝腔 和柵欄槽,所述控制器,升降電機、升降桿均設置于安裝腔內,所述柵欄位于柵欄槽內。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安裝腔的腔壁為金屬結構,所述安裝腔的外圍包圍著水泥層。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柵欄槽的槽壁為金屬結構,所述柵欄槽的槽壁的外側為水泥 層。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柵欄為一體化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避免了行人橫穿馬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時也具有自動維序功能,避免了 安排專人維持秩序而增加交通人力成本。
2、本發明將防護柵欄、控制器和升降電機設置于地下,避免了人為活動或車輛碰 撞對其造成損害,有利于延長本發明的使用壽命。
3、本發明只有在柵欄升起時,部分柵欄露于地面之上,其他部分都在地面之下,有 利于保持街道整潔。
4、本發明安裝腔的腔壁為金屬結構,所述安裝腔的外圍包圍著水泥層,增強了安 裝腔的強度,避免了地面受壓過重而造成塌陷,從而損壞安裝腔內的設備。
5、本發明柵欄槽的槽壁為金屬結構,所述柵欄槽的槽壁的外側為水泥層,增強了 柵欄槽的抗壓力,避免了柵欄槽的塌陷。
6、本發明柵欄為一體化結構,增強了柵欄的牢固性,延長了維修周期,節約了成 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為:1、控制器;2、升降電機;21、第一升降電機;22、第二升降電機;3、升 降桿;31、第一升降桿;32、第二升降桿;4、柵欄;5、擋板;6、安裝腔;7、柵欄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 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人行道智能交通防護裝置,它包括控制器1,升降電機2、升降桿3及柵 欄4,所述升降電機2包括第一升降電機21及第二升降電機22,所述第一升降電機21及第二 升降電機22均與控制器1連接,所述控制器1與紅綠燈導流系統電連接,所述升降桿3包括第 一升降桿31及第二升降桿32;所述第一升降電機21連接第一升降桿31,所述第二升降電機 22連接第二升降桿32,所述第一升降桿31與第二升降桿32之間設置有柵欄4,所述柵欄4上 設置有擋板5;人行道的兩端的地下均設置有安裝腔6和柵欄槽7,所述控制器1,升降電機2、 升降桿3均設置于安裝腔6內,所述柵欄4位于柵欄槽7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融創智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融創智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330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編碼裝置、解碼裝置以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種氧化銪發光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