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及燃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32251.7 | 申請日: | 2016-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4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馬寶玲;郭松濤;于水豐;張桂祿;賈丙鐳;劉玉龍;丁曉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亞大汽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8 | 分類號: | 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顏鏑 |
| 地址: | 072750 河北省保定***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油 蒸汽 管接頭 排放 控制系統 | ||
1.一種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21)和設在所述殼體(21)內的文氏管芯(22),所述殼體(21)內設有相互連通的吸氣通道(A)、進氣通道(B)和出氣通道(C),所述吸氣通道(A)、所述進氣通道(B)和所述出氣通道(C)分別在所述殼體(21)上形成吸氣端(A’)、進氣端(B’)和出氣端(C’),所述出氣通道(C)形成于文氏管芯(22)內,能夠在所述進氣通道(B)內通入氣體時在所述殼體內形成負壓以同時從所述吸氣通道(A)內吸入氣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管芯(22)具有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作為所述出氣通道(C),所述文氏管芯(22)位于所述殼體(21)內的一端作為負壓形成端(D),另一端作為所述出氣端(C’),所述出氣端(C’)的尺寸大于所述負壓形成端(D)。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通道(C)為位于所述負壓形成端(D’)和所述出氣端(C’)之間的錐形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1)內設有用于安裝所述文氏管芯(22)的安裝通道,所述文氏管芯(22)設在所述安裝通道內,所述文氏管芯(22)與所述安裝通道之間在部分長度上為錐形配合,且所述文氏管芯(22)和所述安裝通道之間設有止推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管芯(22)與所述安裝通道之間在非配合面之間存在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管芯(22)的中心線與所述進氣通道(B)的中心線重合。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形成端(D)伸入到所述吸氣通道(A)的中心線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1)為整體式結構。
9.一種燃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空濾器(1)、中冷器(3)、碳罐(11)、碳罐電磁閥(9)、三通管件(8)、第一單向閥(7)、第二單向閥(12)、發動機(4),所述碳罐(11)通過所述碳罐電磁閥(9)、所述三通管件(8)和所述第一單向閥(7)與所述發動機(4)前的進氣歧管(5)連通,所述燃油蒸汽文氏管接頭(2)的進氣端(B’)與所述空濾器(1)連通,吸氣端(A’)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12)與所述三通管件(8)連通,所述出氣端(C’)與所述中冷器(3)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亞大汽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河北亞大汽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3225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